[实用新型]一种软包锂电池的顶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033055.3 | 申请日: | 2020-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115070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31 |
发明(设计)人: | 陈素娜;许少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捷威动力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058 | 分类号: | H01M10/058;H01M10/0525 |
代理公司: | 天津滨海科纬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11 | 代理人: | 耿树志 |
地址: | 300380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锂电池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软包锂电池的顶封装置,包括2个结构相同的封头机构、压平件,所述的封头机构相对设置,所述的压平件位于所述的封头机构的一侧;所述的封头机构包括发热体、封头、极耳辅助加热块、加热块加装弹簧、加热块导向柱,所述的封头固定于所述的发热体的一侧,所述的极耳辅助加热块通过所述的加热块导向柱与所述的发热体相连,所述的加热块加装弹簧套于所述的加热块导向柱的外侧,并位于发热体与极耳辅助加热块之间,所述的封头与极耳辅助加热块均位于所述的发热体的同侧,所述的封头位于所述的压平件与极耳辅助加热块之间。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软包锂电池的顶封装置设置有加热块导向柱并加装弹簧的极耳辅助加热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软包电池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软包锂电池的顶封装置。
背景技术
软包锂离子电池由于在形状和尺寸方面的灵活性,可以满足更高的能量密度要求,以适应锂离子电池向“更薄”、“更小”、高能量密度的方向发展。但这也对软包锂离子电池的封装工艺、封装材料的性能、封头的结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软包电池的封装一般分为顶封、侧封和最终的真空封装。顶封封装工艺十分复杂,因为顶封时有正极耳、负极耳从电池内部引出到电池外部,既要保证极耳位铝塑膜的PP层与极耳胶的PP层粘接、密封良好,又要保证溶胶位两层铝塑膜的PP层粘接、密封良好,同时,又不能使铝塑膜和极耳胶过熔。针对封头的结构设计,一般会在固定宽度的上、下顶封封头上电池极耳对应的位置根据极耳的宽度和厚度铣出两个对应的凹槽,从而避免了因极耳厚度不同影响封装效果。另外,在上、下封头的两端增加厚度限位,以达到最佳的封装厚度,避免封印过压。但在电池顶封封装时,由于正极耳(Al极耳)、负极耳(Ni极耳)吸收大量的热量,很容易导致极耳位溶胶不良。为了达到较好的封装效果,目前大多数顶封封头的设计的都会在上、下封头极耳位设计一个极耳辅助加热块,以用于补偿极耳带走的热量。目前极耳辅助加热块与上、下封头为一体的结构设计,顶封过程有压伤极耳风险,区分铝塑膜加热区和极耳辅助加热区的对应上、下封头各自双封头设计,难以保证极耳辅助加热对铝塑膜封装的热量补偿的有效性,从而不能有效达到补偿极耳热量的目的,而且封头结构设计复杂。简单的横向极耳辅助加热块无法满足长极耳电池顶封时的热量补偿。而且辅助加热块上无极耳金属带的限位设计,无法避免顶封过程中因气压波动等因素导致的极耳胶外露尺寸不良的现象。顶封封头为固定宽度封头在极耳溶胶位容易造成顶封漏液,电池转运时也有极耳咯伤铝塑膜风险。此外,固定电芯工装一般只对电芯本体和气囊进行限位,在顶封过程铝塑膜顶封边无压平装置,容易导致顶封封印贯通性褶皱。
现有顶封封头极耳辅助加热块为铝塑膜加热区与极耳辅助加热区在上、下封头上为一体的设计,极耳补偿热量与热封温度无法独立控制,封印溶胶厚度稳定性难以保证,极耳加热块为不可活动、无极耳金属带限位的设计,在顶封过程有压伤极耳,造成顶封极耳胶外露不良的风险;顶封封头极耳辅助加热块为将铝塑膜加热区与极耳辅助加热区区分各自设计为上、下封头的方式,难以保证极耳辅助加热对铝塑膜加热的封装热量补偿的有效性,从而难以达到良好的封装效果,而且封头结构设计复杂;顶封封头极耳辅助加热块为简单的横向加热块,难以满足长极耳电池顶封时补偿足够的热量,从而难以保证极耳位良好的封装效果;固定电芯工装只对电芯本体和气囊进行限位,在顶封过程铝塑膜顶封边无压平装置,容易导致顶封封印贯通性褶皱;顶封封头为固定宽度封头,针对两端出极耳、直焊结构电池顶封有导致顶封漏液和电池转运过程极耳角位咯伤铝塑膜的风险。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软包锂电池的顶封装置,满足了长极耳电池顶封的热量补偿要求,保证了极耳位的封装效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软包锂电池的顶封装置,包括2个结构相同的封头机构、压平件,所述的封头机构相对设置,所述的压平件位于所述的封头机构的一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捷威动力工业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市捷威动力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03305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