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找堵水采油管柱有效
申请号: | 202020032510.8 | 申请日: | 2020-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185168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3 |
发明(设计)人: | 徐青竹;田鑫;张新委;韩竹;乐庸军;马海禹;刘二平;丁一铭;张学钦;张骥潇;杜健;王宁辉;邹运;王肖磊;齐鹏;朱晓声;丁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17/00 | 分类号: | E21B17/00;E21B23/00;F04B4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赵燕力;韩嫚嫚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找堵水 采油 管柱 | ||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找堵水采油管柱,包括竖直设置且上下对接的生产管柱和配产管柱,生产管柱包括上下固定的油管和二次对接器,在油管的上端内壁设有一直径缩小的限位凸环,在油管内套设有一杆式泵,杆式泵的上端外壁套设有刚性支承密封环,刚性支承密封环的外径大于限位凸环的内径小于油管的内径。配产管柱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连接的丢手对接器以及多个配产组件,二次对接器能够与丢手对接器对接。本实用新型的找堵水采油管柱结构简单,能够进行准确找堵水,且需要检泵作业时无需将管柱全部起出,操作简单,降低了工作量和作业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涉及石油采油找堵水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找堵水采油管柱。
背景技术
海外河油田进入开采中后期,多数油井都进入了高含水期,找水、堵水已经成为提高油井产能的重要手段。当前采用的一般方法是:首先起出原井生产管柱下入测试工具进行产液剖面测试,确定油井高含水层段,然后下入措施作业管柱封堵出水层段,再下入生产管柱恢复生产。这种找水、堵水方法不仅工艺复杂,施工成本高。
针对近年来找堵水管柱技术的发展,目前主要有液控式找堵水、无缆式找堵水和机械找堵水,其中,液控式找堵水主要是利用液压控制换向开关,但是开关换向受地层压力、油品性质、油藏状况、动液面影响较大,经常出现找水不准确问题;无缆式找堵水由于井下工况的复杂性及井下工具电池寿命等因素,常出现信号丢失无法进行找堵水工作;部分机械找堵水技术则需要下入测调仪等工具打开关闭配产器进行采油生产,工作较为繁琐。
另外,目前的找堵水管柱中如有检泵等维护作业需要将管柱全部起出,工作量较大,成本较高。主要原因在于,目前找堵水管柱中普遍采用管式泵或者潜油电泵,对于管式泵来说,其泵筒套设在油管内且泵筒下端与油管固定连接(螺纹固定),泵筒内的活塞在使用时与抽油杆固定,整个管式泵的油管下端与下部管柱固定,因此在需要检泵时需要将管式泵连同下方固定的管柱全部起出,较为繁琐;对于潜油电泵来说,其电潜泵机组的下端也是与下部管柱直接固定的(螺纹固定),因此需要检泵时也是需要将电潜泵机组连同下方固定的管柱全部起出,增加了工作量。
由此,本发明人凭借多年从事相关行业的经验与实践,提出一种找堵水采油管柱,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找堵水采油管柱,结构简单,能够进行准确找堵水,且需要检泵作业时无需将管柱全部起出,操作简单,降低了工作量和作业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找堵水采油管柱,包括竖直设置且上下对接的生产管柱和配产管柱;生产管柱包括上下固定的油管和二次对接器,在油管的上端内壁设有一直径缩小的限位凸环,在油管内套设有一杆式泵,杆式泵的上端外壁套设有刚性支承密封环,刚性支承密封环的外径大于限位凸环的内径小于油管的内径;配产管柱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连接的丢手对接器以及多个配产组件,二次对接器能够与丢手对接器对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限位凸环的上端内壁为向上渐扩的锥面,刚性支承密封环的外壁为向下渐缩的锥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在杆式泵的外壁上且位于刚性支承密封环的下方还套设有固定套,固定套的上端沿其周向间隔设有多个爪簧,在限位凸环的中部内壁设有环形卡槽,爪簧能卡设在环形卡槽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固定套的上部管壁沿其周向环设有多条间隔设置的透槽,透槽向上延伸至固定套的顶部,相邻两个透槽之间的固定套管壁部分弹性向外突设形成的爪簧,爪簧上端外侧设有向外凸起的圆弧形凸棱,圆弧形凸棱能卡设在环形卡槽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在圆弧形凸棱的顶面和底面上均设有过渡倾斜面,在环形卡槽的上槽壁和下槽壁上均设有过渡锥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在杆式泵的外壁且位于刚性支承密封环的下方套设有橡胶密封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03251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