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体透明度测量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030515.7 | 申请日: | 2020-01-0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26318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4 | 
| 发明(设计)人: | 汪小勇;吴国伟;李明兵;毕大勇;周庆伟;蔡晓晴;贾文娟;丁杰;陈家庆;孟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海洋技术中心 | 
| 主分类号: | G01N21/59 | 分类号: | G01N21/59;G01N21/01;G01B21/18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创博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36 | 代理人: | 孙福岭 | 
| 地址: | 300000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体 透明度 测量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水体透明度测量装置,旋转组件连接在底座的上端;悬挂板连接在旋转组件的上端,悬挂板两端分别延伸至旋转组件的外侧;第一定滑轮连接在悬挂板的上端一侧,第二定滑轮连接在悬挂板的上端另外一侧,第一定滑轮和第二定滑轮之间穿设有铠装电缆;摄像识别组件连接在悬挂板的下端,摄像识别组件用于对塞氏盘进行识别;塞氏盘连接铠装电缆;测深组件连接塞氏盘,测深组件用于测量塞氏盘在水中的下沉深度。本技术方案利用塞氏盘在沉入水体中消失前后的特性,将原本通过人眼判断改为摄像识别、将原本通过刻度绳读数法改为测深组件测量,减少了因人为操作、水体环境等因素影响造成的测量误差,提高了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体透明度测量装置,属于水体透明度测量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水体透明度是指水能使光线透过的程度,主要与太阳高度、悬浮物质和浮游生物等要素有关。水体透明度对水环境变化、水体光学参数、水声生态环境以及水体养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特别是随着水下光学成像技术的不断发展,水体透明度参数的重要性越发凸显。
目前,水体透明度测量主要是借助塞氏盘,塞氏盘通常是直径30cm的白色圆盘,将其沉入水中直至刚刚看不见为止,此时塞氏盘消失的深度即为透明度。传统技术方案主要通过肉眼观察和刻度绳读数法进行测量,虽然简便、易操作,但因该种方案人为主观性较大,导致测量规范不统一、误差较大,且特殊环境还存在人身安全风险,极大影响的测量效率和观测精度。因此,提供一种水体透明度测量装置,克服人为操作、水体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提高测量精度和测量效率,并且保证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性,是本技术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水体透明度测量装置,减少了因人为操作、水体环境等因素影响造成的测量误差,提高了透明度测量精度,保证了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水体透明度测量装置,包括底座、旋转组件、悬挂板、第一定滑轮、第二定滑轮、摄像识别组件、塞氏盘和测深组件;所述旋转组件连接在所述底座的上端;所述悬挂板连接在所述旋转组件的上端,悬挂板两端分别延伸至旋转组件的外侧;所述第一定滑轮连接在所述悬挂板的上端一侧,所述第二定滑轮连接在所述悬挂板的上端另外一侧,第一定滑轮和第二定滑轮之间穿设有铠装电缆,所述铠装电缆包括抗拉护套和电缆内芯;所述摄像识别组件连接在所述悬挂板的下端,摄像识别组件用于对所述塞氏盘进行识别;所述塞氏盘连接所述铠装电缆的抗拉护套;所述测深组件固定于所述塞氏盘,测深组件连接所述铠装电缆的电缆内芯,测深组件用于测量所述塞氏盘在水中的下沉深度。
作为水体透明度测量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旋转组件包括支撑体、旋转盘和旋转架;所述支撑体的顶部设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内部设有滚珠,所述旋转盘通过所述滚珠设置在支撑体的上方;所述旋转架的下端连接所述旋转盘,旋转架的上端连接所述悬挂板的下方。
作为水体透明度测量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支撑体的上端设有支撑转轴,所述支撑转轴穿过所述旋转盘的中心,支撑转轴的顶部连接有滚动轴承。
作为水体透明度测量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定滑轮与所述悬挂板的连接处设有第一滑轮支架,所述第一滑轮支架与所述悬挂板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定滑轮与所述悬挂板的连接处设有第二滑轮支架,所述第二滑轮支架与所述悬挂板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作为水体透明度测量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铠装电缆末端的电缆内芯穿过所述塞氏盘的中心与测深组件连接,所述塞氏盘下侧连接有配重块。
作为水体透明度测量装置的优选方案,还包括交换机,所述交换机与所述摄像识别组件之间电连接,交换机与所述测深组件之间电连接。
作为水体透明度测量装置的优选方案,还包括工控机,所述工控机与所述交换机之间电连接,工控机用于对所述摄像识别组件的塞氏盘识别数据和测深组件的水深数据进行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海洋技术中心,未经国家海洋技术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03051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能化移动通信工程分布式节电装置
 - 下一篇:一种LED超薄水晶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