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硬壳电芯模组结构框架及其电芯模组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027747.7 | 申请日: | 2020-01-0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90750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0 |
| 发明(设计)人: | 曹楷;陈英旗;陈超;杨晓枫;侯敏;曹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瑞浦能源有限公司;上海瑞浦青创新能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2/10 | 分类号: | H01M2/10;H01M10/613;H01M10/6554 |
| 代理公司: | 上海段和段律师事务所 31334 | 代理人: | 李佳俊;郭国中 |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硬壳 模组 结构 框架 及其 | ||
1.一种硬壳电芯模组结构框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1)与电芯(2);
所述框架(1)包括底板(11)、侧板(12)以及端板(13),两块所述侧板(12)固接于所述底板(11)的两侧边,两块所述端板(13)位于所述底板(11)的两端部,所述端板(13)与所述底板(11)连接和\或所述端板(13)与所述侧板(12)连接;
所述框架(1)内容置有多组所述电芯(2),所述电芯(2)固设于所述底板(1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壳电芯模组结构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1)与所述侧板(12)通过一体成型,所述底板(11)与所述侧板(12)连接处为弧形过渡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壳电芯模组结构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2)还与其中一块或其中两块所述侧板(12)固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硬壳电芯模组结构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2)通过胶接方式固接于所述底板(11)和\或所述侧板(12)的内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壳电芯模组结构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1)、所述侧板(12)以及所述端板(13)的主体材料为铝合金、镁合金或钢中的任意一种,所述端板(13)通过焊接、铆接或螺栓连接的方式与所述底板(11)和\或所述侧板(12)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壳电芯模组结构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1)和\或所述侧板(12)为凹凸形状或曲面形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壳电芯模组结构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1)和\或所述侧板(12)设有散热孔,所述散热孔通过局部裁切、冲孔、或机加工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壳电芯模组结构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1)的内表面通过喷粉、电泳或贴绝缘纸中的任一方式进行绝缘处理,所述侧板(12)的内表面通过喷粉、电泳或贴绝缘纸中的任一方式进行绝缘处理。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壳电芯模组结构框架,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电芯(2)之间填充有隔热材料,所述隔热材料为气凝胶、氧化硅或氧化镁中的任一种。
10.一种硬壳电芯模组,其特征在于,采用如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硬壳电芯模组结构框架,还包括线束隔离板总成(6)、模组上盖(5)、出线保护盖(4)以及出线座(3);
所述线束隔离板总成(6)连接于所述电芯(2)上,所述模组上盖(5)通过卡接或胶接固定于所述线束隔离板总成(6)上,所述出线座(3)与所述出线保护盖(4)连接于所述线束隔离板总成(6)的两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瑞浦能源有限公司;上海瑞浦青创新能源有限公司,未经瑞浦能源有限公司;上海瑞浦青创新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027747.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垂直落料螺旋滑槽
- 下一篇:一种道路桥梁用车辆限高检测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