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环形磁体的对等式平面振膜扬声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20025384.3 | 申请日: | 2020-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137823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8 |
发明(设计)人: | 王洪宇;王洪岩;韩越;王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咩咩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9/02 | 分类号: | H04R9/02;H04R9/06;H04R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企鸿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87 | 代理人: | 苏艳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环形 磁体 等式 平面 扬声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环形磁体的对等式平面振膜扬声器,包括上磁体支撑架,在所述上磁体支撑架的内侧固定有上磁体组;所述上磁体组的下方设有第一支撑机构和第二支撑机构,所述第一支撑机构和第二支撑机构之间安装有音圈振膜机构,所述第二支撑机构的下方进一步设置有下磁体支撑架。本实用新型圆环上磁体和圆环下磁体采用对等式结构排列,使圆环上磁体与圆环下磁体相对设置且竖向截面的中心线位于同一条线上,使音圈振膜机构所受驱动力均匀,产生振动更加均匀,产生的声音更自然,有利于提高扬声器的发声品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扬声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环形磁体的对等式平面振膜扬声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常用的耳机根据其发声原理不同,主要分为动圈式耳机、动铁式耳机和静电(电容)式耳机。
动圈式耳机是现在最普遍的耳机形式,它是将线圈固定在振膜上,置于由永磁铁产生的固定磁场中,信号经过线圈切割磁力线,从而带动振膜一起振动发声。其优点是:制作相对容易,线性好、失真小、频响宽;缺点是:由于耳机中动圈单元的发声振膜为锥形结构,并且在发声的过程中功率超过60%以上的时候,因为振膜形态和材料等先天局限性,产生明显失真并且越接近满载功率时,失真度会成倍增加,会使声音严重恶化。
动铁式耳机利用电磁铁产生交变磁场,振动部分由一个铁片悬浮在电磁铁前方,信号经过电磁铁时使电磁铁磁场发生变化,从而使铁片振动发声。其优点是:使用寿命长、效率高;缺点是:价格高、失真大,高频刺耳,频响窄,生产工艺复杂,不良率很高,常用于早期的电话机听筒。
静电(电容)式耳机的原理是振膜处于变化的电场中,振膜极薄,可以精确到微米级,由高直流电压极化,极化所需的电能由交流电转化或电池供的。振膜悬挂在由两块固定的金属板(定子)形成的静电场中,当音频信号加载到定子上时,静电场发生变化,驱动振膜振动,在电场力的驱动下带动振膜发声。单定子也可以驱动振膜,但相比较之下,双定子的推挽形式失真更小。由于振膜轻薄,静电耳机的音质天生偏向轻盈透明,表现低频、声音的厚重和密度感就稍有逊色;缺点是:静电耳机多为手工制造不良率很高且难以有效降低,在大批量生产制造时产能和制造效率极低,很难大范围商业化,是一个不可逾越的门槛。
但是,动圈解析力工作功率超过60%以上时就开始产生解析力下降声音混沌不清,负荷越大越严重;传统的动圈扬声器已经被行业发展到了极限很难再物理结构等声学逻辑进行创新升级;传统的动圈扬声器的声学特性很难在原有的结构进行高品质升级,每提高一点声音质量为此付出的成本要几倍甚至更多倍,经济型性很差;传统动圈扬声器的振膜很难做到纳米级厚度,想大幅提升声音品质很难,呈现更高解析力的声音已到了极限。平面振膜扬声器结构在实际生产制造过程中,体积大,重量重,多为头戴式耳机的体积,无法做到入耳式的耳塞结构,而且磁路结构不对称,使音圈振膜机构所受的驱动力不均匀,影响扬声器的音质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环形磁体的对等式平面振膜扬声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于环形磁体的对等式平面振膜扬声器,包括上磁体支撑架,在所述上磁体支撑架的内侧固定有上磁体组;所述上磁体组的下方设有第一支撑机构和第二支撑机构,所述第一支撑机构和第二支撑机构之间安装有音圈振膜机构,所述第二支撑机构的下方进一步设置有下磁体支撑架,所述下磁体支撑架的内侧固定有下磁体组,所述上磁体支撑架的上方安装第一外部连通机构,所述下磁体支撑架的下方安装第二外部连通机构;
其中,所述上磁体组和所述下磁体组以所述音圈振膜机构为间隔相对设置,其中,所述上磁体组包括多个相互圈套的圆环上磁体,所述下磁体组包括多个相互圈套的圆环下磁体;多个所述圆环上磁体和多个圆环下磁体按照对等式结构分布,对等式结构为圆环上磁体与圆环下磁体相对设置且竖向截面的中心线位于同一条线上;
所述圆环上磁体与圆环下磁体相对设置时,包括以下形式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咩咩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咩咩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02538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心肺复苏模拟人
- 下一篇:一种稳定性高的贴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