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换血治疗放血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023501.2 | 申请日: | 2020-01-0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75150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 发明(设计)人: | 刘凤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凤玲 |
| 主分类号: | A61M5/142 | 分类号: | A61M5/142;A61M5/168;A61M1/00 |
| 代理公司: | 南宁深之意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5123 | 代理人: | 徐国华 |
| 地址: | 546100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换血 治疗 放血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换血治疗放血装置,包括设在患者静脉侧且依次连接的输血瓶、输液泵Ⅰ和输血管Ⅰ,以及设在患者动脉侧且依次连接的输血管Ⅱ、四通管、输血管Ⅲ、反接的输液泵Ⅱ、输血管Ⅳ和废液瓶,四通管的第二个接口接输液延长管和注射微量泵;四通管上设有透视窗口,四通管的第三个接口内设有密封垫片,第三接口的内壁上设有挡块,挡块位于密封垫片外侧,第三个接口外端设有密封盖Ⅰ,密封盖Ⅰ与第三接口螺纹连接,密封盖Ⅰ中部设有塞颈,塞颈尺寸与第三接口尺寸相互匹配;输血管Ⅳ下端连接有密封盖Ⅱ,密封盖Ⅱ与废液瓶螺旋连接,密封盖Ⅱ上设有报警装置。该装置容易操作,使用方便,减轻了护理工作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换血治疗放血装置。
背景技术
换血疗法是通过大量输入正常的血液,同时换去病人原有的部分或大部分血液,来医治某些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此法应用于新生儿溶血症、严重的溶血反应、尿毒症、高钾血症、严重一氧化碳中毒、某些类型的肝昏迷等。
在换血过程中需要从患者外周静脉输血,同时从外周动脉抽血,目前采用输液泵代替人工换血方式实现同步换血,当输血泵中存在气体时,输血泵将无法正常工作,通常需要在与输液泵相连接的输血管中预充入盐水将输血管中的空气排出去,而目前在换血装置中并没有明确说明如何采用生理盐水进行预冲处理;在换血过程中,当血流过慢、抗凝剂注射量不足等问题发生在体外的输血管堵塞,使得装置无法继续工作,目前在抽血端的输血管中通过三通阀将抗凝剂加入到抽出的血液中使其不凝固,但是采用的三通阀没有可以观察的窗口,不能够清楚观察到抗凝剂和血液混合情况;目前,采用的换血装置中并没有告警的功能,在换血过程中当医务人员忙碌时会忘记更换输出的废液瓶,导致废液瓶中废液积累过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方便观察换血过程的换血治疗放血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换血治疗放血装置,包括设在患者外周静脉侧且依次连接的输血瓶、输液泵Ⅰ和输血管Ⅰ,以及设在患者深静脉侧且依次连接的输血管Ⅱ、四通管、输血管Ⅲ、反接的输液泵Ⅱ、输血管Ⅳ和废液瓶,所述四通管的第二个接口接输液延长管和注射微量泵;所述四通管上设有透视窗口,所述四通管的第三个接口内设有密封垫片,所述第三个接口的内壁上设有挡块,所述挡块位于密封垫片外侧,所述第三个接口外端设有密封盖Ⅰ,所述密封盖Ⅰ与第三个接口螺纹连接,所述密封盖Ⅰ中部设有塞颈,所述塞颈尺寸与第三个接口尺寸相互匹配;所述输血管Ⅳ下端连接有密封盖Ⅱ,所述密封盖Ⅱ与废液瓶螺旋连接,所述密封盖Ⅱ上设有报警装置。
该装置在使用过程中,代血浆装在输血瓶中通过输液泵Ⅰ和输血管Ⅰ从外周静脉匀速输注,输血管Ⅱ连接深静脉然后连接四通管,在使用前通过将第三个接口的密封盖Ⅰ拔出,用针头向里面注射盐水排尽输血管中的气体,当气体排尽后盖好密封盖,第三个接口内的密封垫片中部为多片开口,当进行盐水冲管时冲洗的针头可以直接向里挤压密封垫片,当针头从第三个接口处拔出时密封垫片回复原状,密封垫片的外侧设有挡块,在针头抽出时可以防止密封垫片往外跟着移动,提高密封性能,减小污染;密封盖Ⅰ上的塞颈尺寸与第三个接口的内壁尺寸相互匹配提高其密封性,将原来的三通管改成四通管并且在四通管上设有透视窗口方便进行输血管进行预冲洗和观察,使用方便;注射微量泵中装有抗凝剂,在换血过程中通过微量注射泵作用将抗凝剂通过四通管加入到换出的血液中防止血液凝固,通过透视窗口可以更直观地观察到四通管中抗凝剂和血液的融合情况,当废液瓶中输出的血液到达收集到一定量是,报警装置发生报警提醒医务人员更换废液瓶,提高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所述报警装置包括控制芯片、LED灯、蜂鸣器、液体传感器和电池;所述控制芯片和电池安装在密封盖Ⅱ内,所述密封盖Ⅱ顶部设有盖板,所述LED灯和蜂鸣器安装在盖板上,所述盖板和密封盖Ⅱ螺旋连接,所述液体传感器与控制芯片通过电线连接并延伸到废液瓶中,所述LED灯和蜂鸣器分别与控制芯片通过电线连接,所述LED灯和蜂鸣器分别与电池通过电线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凤玲,未经刘凤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02350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