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大功率中远距离无线传输的充电线圈有效
申请号: | 202020019403.1 | 申请日: | 2020-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21098449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0 |
发明(设计)人: | 李谦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电掣风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27/28 | 分类号: | H01F27/28;H01F38/14;H01F41/04;H02J50/10;H02J50/70 |
代理公司: | 西安知诚思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37 | 代理人: | 麦春明 |
地址: | 710077 陕西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大功率 远距离 无线 传输 充电 线圈 | ||
1.大功率中远距离无线传输的充电线圈,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路板(1),电路板(1)上表面设有上层电路布线A(2),电路板(1)下表面设有下层电路布线B(4);上层电路布线A(2)是由从电路板(1)的上表面中心沿逆时针或顺时针方向双线依次向外环绕至电路板(1)该表面一侧边沿的贴片铜线绕制形成;上层电路布线A(2)的双线起始端均贯穿电路板(1)到达电路板(1)的下表面,其中一路贴片铜线的起始端通过与其规格相同的贴片铜线并经电容模块(7)与能源端口(5)连接,且该路贴片铜线的末端贯穿电路板(1)后与另一路贴片铜线的起始端通过与其规格相同的贴片铜线连接,形成下层电路布线B(4);所述另一路贴片铜线的末端延伸至接地端口(6)并与接地端口(6)连接;所述上层电路布线A(2)和下层电路布线B(4)的贴片铜线上沿其线路固定有金属条或金属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功率中远距离无线传输的充电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条宽度或金属管外径,与上层电路布线A(2)以及下层电路布线B(4)的贴片铜线宽度相等;
所述金属条或金属管的线间距,与上层电路布线A(2)以及下层电路布线B(4)的线间距相等;
所述金属管采用铜管,所述金属条采用铜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功率中远距离无线传输的充电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电路布线A(2)和下层电路布线B(4)的线宽均为2±1.5mm、线间距均为3.25±2mm,其线路拐弯处采用弧线形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功率中远距离无线传输的充电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1)为介电常数小于5、厚度小于5mm的硬质或柔性板材,其长和宽均小于15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功率中远距离无线传输的充电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电路布线A(2)和下层电路布线B(4)上焊接的金属管内流通有导电率差、阻抗高的冷却液,且所述上层电路布线A(2)上焊接的金属管穿过电路板(1)与下层电路布线B(4)上焊接的金属管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大功率中远距离无线传输的充电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率差、阻抗高的冷却液由与该传输线圈连接形成闭环回路的外部散热装置供给;
所述外部散热装置由水泵(8)、散热器(9)、进水管(10)、第一出水管(14)和第二出水管(15)组成,水泵(8)的冷却液出口经进水管(10)与线圈的冷却液入口连接,线圈的冷却液出口经第一出水管(14)与散热器(9)的冷却液入口连接进行散热,散热器(9)的冷却液出口经第二出水管(15)与水泵(8)的冷却液入口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大功率中远距离无线传输的充电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的冷却液入口为上层电路布线A(2)与接地端口(6)连接处的金属管管口,所述线圈的冷却液出口为电容模块(7)不与能源端口(5)连接的引脚与下层电路布线B(4)连接处的金属管管口;
或,所述线圈的冷却液入口为电容模块(7)不与能源端口(5)连接的引脚与下层电路布线B(4)连接处的金属管管口,所述线圈的冷却液出口为上层电路布线A(2)与接地端口(6)连接处的金属管管口;所述水泵(8)采用微泵;所述导电率差、阻抗高的冷却液采用液氮;
所述进水管(10)、第一出水管(14)和第二出水管(15)均采用橡胶软管,其内径小于等于该传输线圈上的金属管内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电掣风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西安电掣风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019403.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以保护颈椎的手机支架
- 下一篇:一种新型的小型化V2X组合天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