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动汽车的液冷大电流充电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018980.9 | 申请日: | 2020-01-06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59227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9 |
| 发明(设计)人: | 程襄东;郭亮;杨尚芳;向晓东;李统刚;喻通;李运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永贵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L53/302 | 分类号: | B60L53/302;B60L53/16;B60L53/18;B60L53/60 |
| 代理公司: | 四川省成都市天策商标专利事务所 51213 | 代理人: | 郭会 |
| 地址: | 621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汽车 液冷大 电流 充电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的液冷大电流充电系统,包括充电连接器、电缆固定及保护装置、电缆本体、充电桩及充电桩电源模块;所述电缆本体的两端分别通过电缆固定及保护装置分别与充电电连接器及充电桩连接,充电桩电源模块安装于充电桩内。本实用新型的液冷大电流充电系统设有相应的液冷装置用于对充电过程中易发热部件进行循环冷却降温,大幅降低充电时的发热,提升安全性能,且其所需导体用量较少,可以实现与现有技术相同导体用量的工况下,大幅提高充电电流以提升充电功率,或与现有技术相同充电电流的工况下,大幅减少导体的资源用量,降低对资源的使用,还可以提高客户的操作的轻便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汽车电连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动汽车的液冷大电流充电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电动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提高,动力电池容量越来越大,需要提升充电功率实现快速充电来解决充电速度的问题。而目前电动汽车的电压平台因多种因素无法通过提升充电电压来提升充电功率,只能通过提升充电电流来提升充电功率。
充电电流的大幅提升至几百安倍时,将需要更粗大的导体承载电流,使得充电连接装置的体积和重量大幅增加,使充电的操作变得困难;在进行大电流充电的过程中,因欧姆定律充电连接装置还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使充电的过程变得不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背景技术中不足,提供一种电动汽车的液冷大电流充电系统,在充电系统内设有液冷装置,可以实现在现有技术相同导体用量的工况下,大幅提高充电电流以提升充电功率,在现有技术相同充电电流的工况下,大幅减少导体的资源用量,降低对资源的消耗。
为了达到上述的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动汽车的液冷大电流充电系统,包括充电连接器、电缆固定及保护装置、电缆本体、充电桩及充电桩电源模块;所述电缆本体的两端分别通过电缆固定及保护装置分别与充电电连接器及充电桩连接,充电桩电源模块安装于充电桩内;在所述充电桩电源模块的两端均安装有接线端子,在充电桩内还安装有依次连通的液体回流储存装置、液体循环泵、散热器及液体流出储存装置,在接线端子内预留有冷却液流转通道,在充电连接器内安装有功率触头,在功率触头端部安装有带有冷却液流转空腔的液冷电缆连接装置,在电缆本体内分别设有液冷电缆及独立液体管路,所述接线端子的冷却液流转通道的输出端通过外置液体管路与液体回流储存装置连通,液冷电缆的一端与冷却液流转通道的输入端相连,液冷电缆的另一端与液冷电缆连接装置的冷却液流转空腔的一端连通,液冷电缆连接装置的冷却液流转空腔的另一端通过独立液体管路与液体流出储存装置连通;所述液体流出储存装置内的冷却液体从液体流出储存装置流出后依次流经独立液体管路、液冷电缆连接装置、功率触头、液冷电缆、接线端子、外置液体管路后流回液体回流储存装置,再从液体回流储存装置流出,经过液体循环泵流至散热器进行散热后再流入液体流出储存装置进行循环流转;
在本实用新型的电动汽车的液冷大电流充电系统中,冷却液体通过液体循环泵产生流动,从而在液冷电缆、电缆内置的独立液体管路、外置液体管路中循环流动,同时还流经功率触头、接线端子等充电过程中的易发热部位,最后留回散热器,在冷却液体流动的过程中可将其流经部件产生的热量带走并通过散热器进行冷却,并在冷却后再次循环流转,实现对发热部件的循环降温,从而有效提升充电过程的安全性;同时,本实用新型的电动汽车的液冷大电流充电系统的电缆本体中所需的导体用量也得到了显著的降低,有利于节约导体资源,降低生产成本。
进一步地,所述液冷电缆包括液冷电缆内置液体管路、液冷电缆内置导体及液冷电缆护套,所述液冷电缆内置导体嵌于液冷电缆内置液体管路内,液冷电缆护套包覆于液冷电缆内置液体管路表面,冷却液体流经液冷电缆时具体是在液冷电缆内置液体管路内,可实现对内嵌的液冷电缆内置导体进行充分的冷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永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四川永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01898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纺纱织布布料裁剪装置
- 下一篇:重型支撑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