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压缩机油站油雾回收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015342.1 | 申请日: | 2020-01-03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72500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3 |
| 发明(设计)人: | 冯伟;王兰锋;孟小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开封陕鼓气体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D46/00 | 分类号: | B01D46/00;B01D5/00 |
| 代理公司: | 西安恒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6 | 代理人: | 王芳 |
| 地址: | 475000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压缩 机油 站油雾 回收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压缩机油站油雾回收装置,包括排油烟管道和油烟过滤冷却器,所述排油烟管道的一端连接压缩机油站,另一端连接油烟过滤冷却器,所述烟过滤冷却器包括上端出口和下端出口,还包括回油管、集油器和过滤器,所述回油管的一端连接油烟过滤冷却器的下端出口,另一端连入集油器的顶部,所述集油器通过出口管连接压缩机油站,所述出口管上设置有过滤器。本实用新型在不破坏油箱负压的基础上,利用联通器原理设计液封从而使油站正常运行,收集废油,改善了现场环境,减少了环境污染和现场员工不必要的工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回收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压缩机油站油雾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空分装置中设置有多套压缩机和离心压缩机组,配套油站设置有油雾风机。实际运行过程中,油雾风机排出的油雾大量带油。现场排烟管为对空直排,对现场环境造成了较大影响,也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目前的处理方法是排烟管下部放置油桶,定期清理,也增加了现场人员的工作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缩机油站油雾回收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不能对压缩机油站产生的油雾有效回收和合理利用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任务,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压缩机油站油雾回收装置,包括排油烟管道和油烟过滤冷却器,所述排油烟管道的一端连接压缩机油站,另一端连接油烟过滤冷却器,所述烟过滤冷却器包括上端出口和下端出口,还包括回油管、集油器和过滤器,所述回油管的一端连接油烟过滤冷却器的下端出口,另一端连入集油器的顶部,所述集油器通过出口管连接压缩机油站,所述出口管上设置有过滤器;
所述集油器的高度为a,所述集油器内设置有液封且液封高度为b,所述出口管的最高点距集油器顶部的距离为c,所述出口管的最低点距集油器底部的距离为d,其中,b+c≤a,d≤c,350mm≤b≤800mm。
进一步的,a=950mm,b=680mm,c=120mm,d=42mm。
进一步的,过滤器与集油器之间设置有球阀。
更进一步的,所述球阀的尺寸为DN25的内螺纹球阀。
进一步的,所述集油器的顶部设置有集油器排气阀。
进一步的,所述油烟过滤冷却器的上端出口设置有放空口,所述放空口为两个90°弯头。
进一步的,所述油烟过滤冷却器为柱形,尺寸为DN100,且油烟过滤冷却器内水平设置有孔板。
进一步的,所述过滤器的过滤密度为200目。
进一步的,所述集油器为柱形,尺寸为DN250。
进一步的,所述集油器内用于液封的润滑油密度为0.861KG/L。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特点:
(1)本实用新型通过油烟过滤冷却器以及与其连接的回油管路使得混合气中的油雾与过滤冷却器接触、撞击、冷凝、降速后,落入冷却器底部,通过回油管,流入集油器,收集了废油。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特定高度的集油器、液封及相关管路,既保证了集油器底部的污油不被抽回油箱,又保证了良好液封效果。
(3)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油箱顶部设置集油器,冷凝下来的油在联通器作用下,满足油品回收要求,形成液封,稳定油箱负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油烟过滤冷却器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开封陕鼓气体有限公司,未经开封陕鼓气体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01534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推拉门及车间
- 下一篇:一种毫米波雷达测试系统及测试车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