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于开启的隐形井盖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013818.8 | 申请日: | 2020-01-02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00126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4 |
| 发明(设计)人: | 李俐;李红宝;刘春峥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E02D29/14 | 分类号: | E02D29/14;E03F5/06 |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黄华莲;郝传鑫 |
| 地址: | 51006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于 开启 隐形 井盖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道路附属设施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便于开启的隐形井盖,包括内边框、外边框和提拉杆,外边框设置于井框上方,外边框内部限定有容纳槽,容纳槽的底部设有限位部,内边框内设有至少一块面盖,面盖的底面与限位部抵接,面盖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加强区,加强区上设有若干提拉孔,提拉杆为弯折杆,弯折杆包括第一短杆和长杆,第一短杆和长杆互相垂直,第一短杆的第一端设有盖板,第一短杆的第二端与长杆的第一端相连,提拉杆垂直插设在提拉孔内,提拉杆的盖板盖设在提拉孔上。采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便于开启的隐形井盖,结构简单,便于开启,且确保了提拉孔的通畅性,将提拉杆置于井盖内,使得取用方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道路附属设施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便于开启的隐形井盖。
背景技术
目前,为提高人行道、非机动车道及站台区域整体景观效果、确保通行顺畅,通常将人行道、非机动车道或站台上市政管线检查井“隐形化”,并进行细部设计隐形井盖结构。常规隐形井盖通常采用钢格栅作为梁格体系进行承重,而底板及内框只是作为井盖面层铺装的容器,并没有充分发挥底板及内框的承重作用;同时,常规隐形井盖在使用过程中,井盖盖体与边框之间的间隙,其挤压摩擦力将造成盖体较难开启,更严重的是提拉孔被灰尘或沙石填充,将造成井盖无法开启,另外,常规隐形井盖所涉及的提拉孔形状不一,须使用专门的工具进行开启,各种类型的工具需专门保管和分类,使用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开启的隐形井盖,该便于开启的隐形井盖结构简单,便于开启,且确保了提拉孔的通畅性,将提拉杆置于井盖内,使得取用方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开启的隐形井盖,包括内边框、外边框和提拉杆,所述外边框设置于井框上方,所述外边框内部限定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的底部设有限位部,所述内边框内设有至少一块面盖,所述面盖的底面与所述限位部抵接,所述面盖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加强区,所述加强区上设有若干提拉孔,所述提拉杆为弯折杆,所述弯折杆包括第一短杆和长杆,所述第一短杆和所述长杆互相垂直,所述第一短杆的第一端设有盖板,所述第一短杆的第二端与所述长杆的第一端相连,所述提拉杆垂直插设在所述提拉孔内,所述提拉杆的盖板盖设在所述提拉孔上。
优选的,所述提拉杆包括第二短杆,所述第二短杆的第一端与所述长杆相连,所述第二短杆与所述长杆互相垂直,所述第二短杆与所述第一短杆的延伸方向相反。
优选的,所述提拉孔为长条孔,所述提拉杆的直径与所述长条孔的孔径相适配。
优选的,所述加强区设有第一排水孔,所述限位部设有与第一排水孔相对设置的第二排水孔。
优选的,所述内边框与所述外边框的限位部之间设有弹性缓冲垫。
优选的,所述加强区设有铭牌。
优选的,所述面盖为石材板。
优选的,所述井框的下方设有加强板。
优选的,所述提拉杆、所述加强区、所述外边框以及所述内边框的材质为不锈钢或镀锌钢板。
优选的,所述提拉杆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便于开启的隐形井盖,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未经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01381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