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超声增强显影硬膜外穿刺针有效
申请号: | 202020009796.8 | 申请日: | 2020-01-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165829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3 |
发明(设计)人: | 陈向东;孙树俊;夏海发;林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34 | 分类号: | A61B17/3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022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超声 增强 显影 硬膜外穿 刺针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超声增强显影硬膜外穿刺针,包括针体和针尾部,所述针体为中通结构;所述针体外侧壁开设有若干凹槽,若干所述凹槽沿着所述针体长度方向设置;所述针体端部设有针头部,所述针头部远离针尾部一端为针尖部,所述针尖部通过折弯部连接于针体;有益效果是:增强了穿刺针在超声下的显影效果,便于穿刺;负面影响小,保持了针体结构,不另设增强显影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用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超声增强显影硬膜外穿刺针。
背景技术
椎管麻醉起效的关键和前提是椎管内穿刺成功,只有硬膜外穿刺钢针顺利穿刺到达硬膜外腔,才可以进行腰麻针穿刺或者注入局麻药到硬膜外腔发挥麻醉效果。
目前临床中硬膜外穿刺主要以麻醉医师的经验判断进行盲探穿刺。在进行硬膜外穿刺时,依靠麻醉医师操作时的落空感和硬膜外穿刺针连接的顺滑注射器阻力消失来判断硬膜外穿刺针针尖是否已到达硬膜外腔。其单次穿刺成功率较低,尤其是对于刚步入临床的麻醉医师而言,无疑增加了患者医源性痛苦和术后腰背部疼痛的发生率。
随着床旁超声技术的兴起,超声引导可视下的硬膜外穿刺成为了可能,较以往盲探穿刺大大提高了成功率。另外,很多特殊患者,如脊柱侧弯等以前由于技术所限成为椎管内麻醉禁忌症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进行椎管内穿刺成为了可能!然而,虽然超声引导大大提高了硬膜外穿刺的成功率,但是由于硬膜外腔隙较窄,要求硬膜外穿刺钢针针尖必须准确到达硬膜外腔隙,这对于超声下准确判断硬膜外穿刺针所处的位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此,出现了如CN204106146U中公开的一种用于超声引导腰硬联合麻醉穿刺针,其主要通过在针管外壁设置荧光层,以实现超声下可视化。但是,设置荧光层等在穿刺时都会对人体有一定影响,并且荧光层的显影能力具有一定局限性。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超声增强显影硬膜外穿刺针,主要解决了现有技术不能较好实现可视化穿刺、可视化效果不佳、可视化手段不佳等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超声增强显影硬膜外穿刺针,包括针体和针尾部,
所述针体为中通结构;
所述针体端部设有针头部,所述针头部远离针尾部一端为针尖部,
所述针尖部通过折弯部连接于针体;
所述针尖部设有若干环形槽。
一种方式,所述针体外侧壁开设有若干凹槽,若干所述凹槽沿着所述针体长度方向设置;所述针尖部设有开口斜部。
一种方式,若干所述凹槽与所述开口斜部共线排列。
一种方式,所述折弯部向所述开口斜部侧折弯。
一种方式,若干所述凹槽自针体首端至末端螺旋型排列。
一种方式,所述凹槽底部设有若干底部凹槽。
一种方式,所述底部凹槽为V形。
一种方式,所述凹槽内侧壁开设有侧壁凹槽。
一种方式,凹槽为条形。
一种方式,所述针尾部设有按压飞翼。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增强了穿刺针在超声下的显影效果,便于穿刺;
2.负面影响小,保持了针体结构,不另设增强显影组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结构示意;
图2为本实用新型凹槽一种排列方式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未经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00979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