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载单元充电控制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2020008965.6 | 申请日: | 2020-01-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170159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6 |
发明(设计)人: | 秦海兵;张海礼;田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楚天智能交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35 | 分类号: | H02J7/35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科冠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55 | 代理人: | 孔丽霞 |
地址: | 430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载 单元 充电 控制电路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载单元充电控制电路,车载单元充电控制电路包括:太阳能电池板、充电电池、控制模块、第一电压转换模块、第二电压转换模块、储能模块及保护模块;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将光能转换成电能,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压转换模块及所述第二电压转换模块电连接,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压转换模块及所述第二电压转换模块电连接,所述储能模块及所述保护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压转换模块电连接,所述充电电池与所述储能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二电压转换模块与第一OBU用电模块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使得OBU设备能达到较长续航能力,延长了OBU设备的使用寿命且便于管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载单元供电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载单元充电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OBU(车载单元)一般采用DSRC技术,建立与RSU之间微波通讯链路。在车辆行进途中,在不停车的情况下,实现车辆身份识别及电子扣费,从而实现不停车、免取卡,建立无人值守车辆通道。当OBU的电池电量耗尽后,需到指定维修机构进行电池更换方能继续使用,程序繁琐。此外,频繁的电池更换在很大程度上造成环境污染问题。因此,发明一种能够减少耗能及延长使用寿命的车载单元充电控制电路成为该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减少耗能及延长使用寿命的车载单元充电控制电路的车载单元充电控制电路。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载单元充电控制电路,包括:太阳能电池板、充电电池、控制模块、第一电压转换模块、第二电压转换模块、储能模块及保护模块;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将光能转换成电能,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压转换模块及所述第二电压转换模块电连接,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压转换模块及所述第二电压转换模块电连接,所述储能模块及所述保护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压转换模块电连接,所述充电电池与所述储能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二电压转换模块与第一OBU用电模块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车载单元充电控制电路还包括第三电压转换模块;所述第三电压转换模块分别与所述控制模块及第二OBU用电模块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车载单元充电控制电路还包括外接充电接口单元;所述外接充电接口单元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压转换模块及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保护模块包括第一二极管及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压转换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储能模块及所述第二二极管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第二端与所述充电电池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电压转换模块包括第一电压转换器、第三二极管、第四二极管、第五二极管及第六二极管;所述第三二极管的第一端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及所述外接充电接口单元电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二极管的第一端及所述第一电压转换器电连接,所述第四二极管的第二端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五二极管的第一端及所述第六二极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压转换器电连接,所述第五二极管的第一端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五二极管的第二端及所述第六二极管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保护模块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电压转换模块还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及第一电容;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外接充电接口单元及所述第三二极管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及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及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接地。
优选地,所述储能模块包括超级电容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楚天智能交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湖北楚天智能交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00896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压阀门按压式打开杠杆机构
- 下一篇:低功耗复合通行卡控制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