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平原圩区河网增流提质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0008716.7 | 申请日: | 2020-01-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173524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3 |
发明(设计)人: | 张云;谢先坤;张婧;王侃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水利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1/00 | 分类号: | E02B1/00;C02F3/32;E02B7/20;E02B3/02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4 | 代理人: | 陈骏键 |
地址: | 200001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平原 河网 增流提质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平原圩区河网增流提质系统,包括:构成在平原圩区的上游区范围内的上游河道;构成在平原圩区的下游区范围内的下游河道;构成在平原圩区内的河网,所述河网具有一进水端和一出水端,所述河网的进水端与所述上游河道连通,其出水端与所述下游河道连通;一设置在所述河网的进水端与上游河道之间的进水泵闸;若干间隔设置在所述河网内的用于对所述河网的关键节点的水位进行提升的提升泵闸;以及若干间隔设置在所述河网内的用于提高水动力的活动溢流堰。本实用新型可分析水系格局,优化控制节点水动力分配,实现河网水体有序流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平原圩区河网增流提质系统。
背景技术
平原圩区地势低,河网控制水位低,河道水体流动性差且比较紊乱,无法实现水体有序流动和自净,同时河网受潮汐影响圩区水体与外界交换性差,水质整体难以调控,加上外污染源的流入,致使河道黑臭,影响城市环境,从而制约了城市的发展。
为破解平原河网城市水系复杂、河道流动性差、污染严重、水质不均衡、调度困难等问题,改善局部区域水体水质,提升河道水动力,提高水环境质量,本申请人经过有益的探索和研究,找到了上述问题的解决方法,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平原圩区河网水系复杂、河道流动性差、污染严重、水质不均衡、调度困难等问题,而提供一种提高河道流动性和水质均衡度、降低河道污染程度、方便水体调度的平原圩区河网增流提质系统。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平原圩区河网增流提质系统,包括:
构成在平原圩区的上游区范围内的上游河道;
构成在平原圩区的下游区范围内的下游河道;
构成在平原圩区内的河网,所述河网具有一进水端和一出水端,所述河网的进水端与所述上游河道连通,其出水端与所述下游河道连通;
设置在所述河网的进水端与上游河道之间的进水泵闸;
若干间隔设置在所述河网内的用于对所述河网的关键节点的水位进行提升的提升泵闸;以及
若干间隔设置在所述河网内的用于提高水动力的活动溢流堰。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河网由若干纵横交错布置且相互连通的河道构成。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若干活动溢流堰的堰顶高程根据平原圩区的河水流向依次降低,形成水力坡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活动溢流堰采用装配式钢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活动溢流堰位于河道底高程以上部分为活动结构,正常时开启挡水,泄洪时沉下泄洪。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活动溢流堰可上下调节,形成上下游水位差,水流从堰顶溢流增加水体与空气接触面积,其上下游设置的生态浮床,提升其生态效应。
由于采用了如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可分析水系格局,优化控制节点水动力分配,实现河网水体有序流动;
2.本实用新型的活动溢流堰可以形成水位差,增强水动力,实现河道水流的可控和有序流动;
3.本实用新型的活动溢流堰外采用生态浮床,为各种水生生物提供了生存环境,增加河道生态性。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水利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市水利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00871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