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穿舱用转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20008411.6 | 申请日: | 2020-01-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1767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4 |
发明(设计)人: | 万有凡;陈星宇;唐亮;蒲圆圆 | 申请(专利权)人: | 绵阳金信诺环通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31/06 | 分类号: | H01R31/06;H01R13/502;H01R13/6581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余翔 |
地址: | 621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穿舱用 转接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穿舱用转接器,包括线缆和设置在线缆两端的接头,线缆包括防波套和设置在防波套内的导线,所述线缆上串联有转接机构;转接机构包括壳体,壳体内设置有接触件,壳体两端的导线通过接触件相连接,壳体内还设置有可屏蔽舱体内信号屏蔽机构。相比于传统插接式的连接器插座而言,本实用新型的转接器为整体式,安装时只需与舱体上的安装面板进行固定即可,使电缆满足更小空间安装,且与舱体连接更加牢固;同时,壳体内还设置有屏蔽机构,可屏蔽舱体内信号,解决复杂穿舱导线电磁兼容的问题,抗干扰性能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转接器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穿舱用转接器。
背景技术
穿舱线缆是完成舱体内和舱体外之间线缆互通。传统的转接器为针孔式连接器,包括设置在舱体内壁的针孔式连接器插座和设置在舱体外壁的针孔式连接器插头,针孔式连接器插座和针孔式连接器插头的两端通过线缆与电器元件相连,线缆包括防波套和设置在防波套内的导线;防波套起到屏蔽作用。但是,传统电缆无法在不加尾罩情况下让防波套与外壳相连,使外屏蔽层电压降不连续。因此,可以看出传统转接器主要是通过插接方式实现舱体内外的连接,其外部连接所需空间至少为一个针孔式连接器壳体高度,弯曲半径更大。在小空间内安装和布线有巨大的限制,导致屏蔽效果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传统针孔式连接器在小空间内安装和布线屏蔽效果差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穿舱用转接器。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穿舱用转接器,包括线缆和设置在线缆两端的接头,线缆包括防波套和设置在防波套内的导线,所述线缆上串联有转接机构;
转接机构包括壳体,壳体内设置有接触件,壳体两端的导线通过接触件相连接,壳体内还设置有可屏蔽舱体内信号屏蔽机构。
相比于传统插接式的连接器插座而言,本实用新型的转接器为整体式,安装时只需与舱体上的安装面板进行固定即可,使电缆满足更小空间安装,且与舱体连接更加牢固;同时,壳体内还设置有屏蔽机构,可屏蔽舱体内信号,解决复杂穿舱导线电磁兼容的问题,抗干扰性能强。
进一步的是,所述屏蔽机构为沿壳体径向布置的滤波板。滤波板作为屏蔽机构,能有效避免电磁干扰,结构简单、屏蔽效果好、成本低。
进一步的是,所述滤波板远离安装面板的一端设置有固定板。固定板对滤波板起到固定作用,同时也起到保护作用,防止滤波板受力破损。
进一步的是,所述壳体内壁设置有屏蔽件。屏蔽件可屏蔽壳体内外信号,使壳体内外信号隔绝,进一步提高壳体内线缆的抗干扰能力。
进一步的是,所述防波套与屏蔽件通过焊接相连。保证线缆舱间传输信号的屏蔽性及接地的电连续性。
进一步的是,所述屏蔽件外侧设置有镀银层。传输性能更佳,同时也方便屏蔽件和防波套进行焊接。
进一步的是,所述屏蔽件由铜合金制成。屏蔽效果好、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相比于传统插接式的连接器插座而言,本实用新型的转接器为整体式,安装时只需与舱体的安装面板进行固定即可,使电缆满足更小空间安装,且与舱体连接更加牢固;同时,壳体内还设置有屏蔽机构,可屏蔽舱体内信号,解决复杂穿舱导线电磁兼容的问题,抗干扰性能强。
2、本实用新型的屏蔽件可屏蔽壳体内外信号,使壳体内外信号隔绝,进一步提高了壳体内线缆的抗干扰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转接机构布局放大图。
图4是图3中A-A剖视图。
图5是图3中B-B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绵阳金信诺环通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绵阳金信诺环通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00841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底盘测功机用缓速器
- 下一篇:教学实用型家居照明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