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全贴合背光模组有效
申请号: | 202020007464.6 | 申请日: | 2020-01-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160378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9 |
发明(设计)人: | 陈钟栩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鸿合创新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7 | 分类号: | G02F1/13357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达德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0 | 代理人: | 刘杰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贴合 背光 模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全贴合背光模组,包括外框组件及依次层叠设置的钢化玻璃、液晶玻璃、光学膜片、扩散板,所述钢化玻璃固定于所述外框组件的开口端,所述钢化玻璃与所述液晶玻璃之间、所述液晶玻璃与所述光学膜片之间、所述光学膜片与所述扩散板之间分别通过透明光学胶层实现贴合,缩短了生产周期、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压缩了整机厚度、提升了整机屏占比。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全贴合背光模组。
背景技术
背光模组是液晶显示屏面板的关键部件之一。现有的背光模组结构比较固定,普遍存在生产周期长、生产成本高、整机厚度大、屏占比不高的技术缺陷,现有技术尚难解决。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全贴合背光模组,缩短生产周期、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压缩整机厚度、提升整机屏占比。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全贴合背光模组,包括外框组件及依次层叠设置的钢化玻璃、液晶玻璃、光学膜片、扩散板,所述钢化玻璃固定于所述外框组件的开口端,所述钢化玻璃与所述液晶玻璃之间、所述液晶玻璃与所述光学膜片之间、所述光学膜片与所述扩散板之间分别通过透明光学胶层实现贴合。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扩散板远离所述光学膜片的一侧表面与所述外框组件保持相对且互不接触。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外框组件包括彼此连接的背板及前框,所述钢化玻璃的外边缘由所述背板与所述前框自两侧压合紧固,所述扩散板远离所述光学膜片的一侧表面与所述背板保持相对且互不接触。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前框一侧设有连接沟槽,所述背板的外边缘嵌入于所述连接沟槽内。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前框内部具有用于嵌入安装PCB的PCB嵌装槽。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前框具有中空结构而形成中空内腔,所述中空内腔的相对壁面上分别开设所述PCB嵌装槽。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背板具有抵接部,所述抵接部抵接于所述钢化玻璃面向所述背板的一侧表面,所述抵接部位于所述前框沿所述全贴合背光模组的厚度方向之投影范围内。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抵接部具有Z型结构。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透明光学胶层为透明液态水胶层。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透明光学胶层的厚度为0.8~1.2mm。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钢化玻璃与液晶玻璃之间、液晶玻璃与光学膜片之间、光学膜片与扩散板之间分别通过透明光学胶层实现贴合,使钢化玻璃、液晶玻璃、光学膜片、扩散板依次层叠形成多层贴合结构,进而通过钢化玻璃固定于外框组件的开口端;
相较于需要采用中框与液晶玻璃盖板对液晶玻璃、光学膜片、扩散板进行固定的传统结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取消了中框与液晶玻璃盖板。一方面,无需使用中框模具与液晶玻璃盖板模具,简化生产与组装步骤,有效地缩短生产周期、降低生产成本,使生产效率大为提升;另一方面,有效地压缩整体厚度、提升整机屏占比,有效显示区域扩及钢化玻璃的整个外露表面。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全贴合背光模组的剖视结构的局部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全贴合背光模组的局部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鸿合创新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深圳市鸿合创新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00746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