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盾体掉头平移的千斤顶反力支座有效
申请号: | 202020004977.1 | 申请日: | 2020-01-02 |
公开(公告)号: | CN21144484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8 |
发明(设计)人: | 梁聪;岳红波;孙盼盼;杨猛;张龙涛;梁磊;赵旭;李伟;廖青山;燕晓;刘媛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七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F3/00 | 分类号: | B66F3/00;B66F13/00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李鹏威 |
地址: | 710043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掉头 平移 千斤顶 支座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盾体掉头平移的千斤顶反力支座,包括千斤顶卡槽、活动铰及支座,千斤顶卡槽用于固定千斤顶;活动铰的一端与千斤顶卡槽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支座固定连接;活动铰的转动轴线竖向设置,支座固定设置在地面上;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千斤顶卡槽实现对千斤顶的固定,通过活动铰将千斤顶卡槽与支座连接在一起,通过调节活动铰实现了对千斤顶卡槽与支座之间的夹角调节;通过将支座与地面固定连接,通过地面提供了反力,进而实现了盾构机的掉头平移动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法简单,工作效率较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盾构辅助移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盾体掉头平移的千斤顶反力支座。
背景技术
目前,城市建设发展迅速,地面建筑物日益密集,地上可利用空间有限,只能向地下发展。城市人口越来越多,交通压力急剧上升,修建地铁是目前最有效的提高城市交通运输效率的方式之一。
由于在地铁修建过程中盾构的吊装出入吊装井受地面场地条件限制无法实现,同时地铁修建分标段委托不同的施工单位,在施工进度等方面协调的原因,盾构机需要在封闭车站内完成接收、掉头及始发任务,操作难度较大,且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盾体掉头平移的千斤顶反力支座,以解决盾体在狭小空间内定向移动难度较大,能够实现盾构机在非工作状态下移动到所需位置,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盾体掉头平移的千斤顶反力支座,包括千斤顶卡槽、活动铰及支座,千斤顶卡槽用于固定千斤顶;活动铰的一端与千斤顶卡槽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支座固定连接;活动铰的转动轴线竖向设置,支座固定设置在地面上。
进一步的,千斤顶卡槽包括两个卡槽侧板、卡槽端板及卡槽底板;两个卡槽侧板竖向平行间隔设置,卡槽端板竖向设置在两个卡槽侧板的端部,卡槽端板的一侧与两个卡槽侧板固定连接,卡槽端板的另一侧与活动铰固定连接;卡槽底板设置在卡槽侧板及卡槽端板的下方,且与卡槽侧板及卡槽端板均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活动铰包括第一端板、第二端板及铰接螺栓,第一端板的一端与千斤顶卡槽固定连接;第一端板的另一端通过铰接螺栓与第二端板的一端活动连接,铰接螺栓的轴线竖向设置;第二端板的另一端与支座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第一端板包括两个水平端板,两个水平端板水平间隔设置,第二端板水平穿设在两个水平端板之间,水平端板上设置有第一铰接螺栓孔,第二端板上设置有第二铰接螺栓孔,铰接螺栓竖向依次贯穿第一铰接螺栓孔及第二铰接螺栓孔设置,将水平端板与第二端板活动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的,第一端板与千斤顶卡槽之间设置有加强筋板。
进一步的,铰接螺栓采用高强度螺栓。
进一步的,支座包括两个支座侧板、支座端板及支座底板,两个支座侧板竖向平行间隔设置,支座端板竖向设置在两个支座侧板的端部;支座端板的一侧与两个支座侧板固定连接,另一侧与活动铰固定连接;支座底板设置在支座侧板及支座端板的下方,且与支座侧板及支座端板均固定连接,支座底板的底部与地面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支座侧板采用直角梯形板,直角梯形板的直角腰与支座端板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盾体掉头平移的千斤顶反力支座,通过设置千斤顶卡槽,实现了对千斤顶的固定;通过活动铰将千斤顶卡槽与支座连接在一起,通过调节活动铰实现了对千斤顶卡槽与支座之间的夹角调节;通过将支座与地面固定连接,通过地面提供了反力;盾构机掉头平移过程中,通过千斤顶提供推力,在反力支座与地面的相互作用下提供反力,驱动盾构机实现掉头,支座与千斤顶卡槽之间的角度可调,减小了支座的搬移次数,保证了掉头平移的可靠性,操作过程简单,工作效率较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七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铁七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00497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LED集成光源封装结构
- 下一篇:一种发电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