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山茶油加工用榨油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0004269.8 | 申请日: | 2020-01-02 |
公开(公告)号: | CN21176369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发明(设计)人: | 黄俞霖 | 申请(专利权)人: | 龙川县万绿田园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0B9/14 | 分类号: | B30B9/14;B30B9/26;B30B15/00;C11B1/06 |
代理公司: | 河源市华标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670 | 代理人: | 郝红建;石其飞 |
地址: | 517300 广东省河源***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山茶 工用 榨油 机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山茶油加工用榨油机构,包括控制柜和机箱,所述控制柜的右侧设置有防护罩,且防护罩的右侧上端设置有加料口,所述防护罩的内部设置有榨轴,且榨轴的右端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内侧设置有旋转把手,且旋转把手的下端左侧设置有出油口,所述机箱设置于出油口的下端,且机箱的内侧连接有油桶。该山茶油加工用榨油机构设置有防反转接口,这样的设计可以使榨轴在电机的带动下保持转动的同时可以使榨轴可拆卸,这样便于清洗榨轴,避免出现清洁死角,为了避免榨轴在工作环境下脱落,该新型设置有固定板,固定块转动并且固定在卡边上,可以对榨轴起到限位效果,避免榨轴在工作环境中向右移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榨油机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山茶油加工用榨油机构。
背景技术
山茶油(又名野山茶油,茶籽油,油茶籽油)取自油茶树的种籽,山茶油的制作过程可分为:去壳,晒干,粉碎,蒸,榨油,过滤,全过程均为物理方法,因此它是真正的纯天然绿色食用油,机械压榨法是提取山茶油的基本方式,茶籽压榨经历了土法压榨(主要是楔榨)、液压榨油和螺旋榨油等几个阶段。
市场上的山茶油榨油机构由于长时间持续工作,导致榨油机榨轴上残留有较多的油渍并且难以清除,长时间积累会导致榨油机榨油质量降低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山茶油加工用榨油机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山茶油加工用榨油机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市场上的山茶油榨油机构由于长时间持续工作,导致榨油机榨轴上残留有较多的油渍并且难以清除,长时间积累会导致榨油机榨油质量降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山茶油加工用榨油机构,包括控制柜和机箱,所述控制柜的右侧设置有防护罩,且防护罩的右侧上端设置有加料口,所述防护罩的内部设置有榨轴,且榨轴的右端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内侧设置有旋转把手,且旋转把手的下端左侧设置有出油口,所述机箱设置于出油口的下端,且机箱的内侧连接有油桶,所述油桶的内侧连接有油桶固定带。
优选的,所述榨轴包括出油端和防反转接口,且榨轴的左端设置有出油端,所述出油端的左侧设置有防反转接口。
优选的,所述榨轴呈螺纹状结构,且榨轴与防反转接口构成转动结构。
优选的,所述固定板包括卡边、固定块和转轴,且固定板的内侧设置有卡边,所述卡边的内侧连接有固定块,且固定块的内侧中端设置有转轴。
优选的,所述固定块与转轴构成转动结构,且卡边的形状结构与固定块的形状结构相吻合。
优选的,所述油桶共设置有两个,且油桶之间关于机箱的竖直中轴线对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山茶油加工用榨油机构设置有防反转接口,这样的设计可以使榨轴在电机的带动下保持转动的同时可以使榨轴可拆卸,这样可以非常方便的清洗榨轴,避免出现清洁死角;
2.为了避免榨轴在工作环境下脱落,该新型设置有固定板,固定块转动并且固定在卡边上,可以对榨轴起到限位的效果,避免榨轴在工作环境中向右移动;
3.该新型设置有两个油桶,并且在油桶的内部上端均设置有精滤网,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山茶油的纯净度,并且可以使该新型长时间收集山茶油,避免频繁更换油桶,提高该新型的持续运行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固定板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龙川县万绿田园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未经龙川县万绿田园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00426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行走机构、机器人和车辆
- 下一篇:一种新型菌种培育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