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过山车轨道在审
申请号: | 202011643038.2 | 申请日: | 2020-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6961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30 |
发明(设计)人: | 尚珂;柴彬;李宝;黄羽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中冶设备研究设计总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3G21/06 | 分类号: | A63G2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鸿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7 | 代理人: | 王迎;袁文婷 |
地址: | 100029 北京市朝阳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过山车 轨道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过山车轨道,包括摆动支架以及设置在摆动支架上的轨道梁;其中,轨道梁呈箱型结构,轨道梁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H”型钢;两个“H”型钢的上、下两端面分别通过均匀分布的连接钢板固定连接,在两个“H”型钢之间设置有“回”字型钢板;轨道梁的一端为固定端,轨道梁的另一端为活动端,车体从活动端穿入并限位在活动端和固定端之间运动。利用上述发明能够提高轨道的结构强度及安全系数,降低轨道的占用空间,并节省制造及维修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游乐项目领域,更为具体地,涉及一种过山车轨道。
背景技术
过山车又称为云霄飞车,是一种机动游乐设施,常见于游乐园和主题乐园中,有着“游艺机之王”的美称。在现有技术中,传统的过山车通常采用提升机构将过山车列车提升到最高点,以惯性向下俯冲,进入一条独立的闭合环形轨道运行,再过渡到水平轨道上滑行,经过制动装置后最后平稳停靠在站台。在轨道设计好后,过山车的运动速度及方式都是固定的。过山车轨道是用两根平行的无缝钢管制作而成,轨道通过轨枕和立柱支撑。轨道全程轨迹通常设计成直线轨道、圆弧轨道或者螺旋线轨道等。列车轮系由承重轮、侧导轮和倒挂轮组成,确保在运行到任何角度时,小车都能够安全与轨道贴合,平稳运行。
目前传统的过山车,多见于游乐园和主题乐园中,近些年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型购物中心和商场还出现了室内过山车。但无论是室外或室内过山车,通常都是采用链条提升方式,噪音大、占地面积大、从开始至结束一般都是在连续的轨道上全程行驶。这种设计已经被游客熟知,缺乏新鲜、刺激感,可知这种单调的游乐性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过山车刺激性的更高要求。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过山车轨道,以解决目前的过山车设计单调,缺乏新鲜刺激感等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过山车轨道,包括摆动支架以及设置在摆动支架上的轨道梁;其中,轨道梁呈箱型结构,轨道梁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H”型钢;两个“H”型钢的上、下两端面分别通过均匀分布的连接钢板固定连接,在两个“H”型钢之间设置有“回”字型钢板;轨道梁的一端为固定端,轨道梁的另一端为活动端,车体从活动端穿入并限位在活动端和固定端之间运动。
此外,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活动端设置在轨道梁靠近站台的一端,固定端设置在轨道梁远离站台的一端;活动端包括一端固定在轨道梁上的弧形钢板,当车体穿入轨道梁后,弧形钢板的另一端通过紧固螺栓锁紧在轨道梁上。
此外,优选的技术方案是,还包括固定在地面上的底座;摆动支架通过支撑轴固定在底座上,摆动支架绕支撑轴上下摆动。
此外,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摆动支架为“V”型箱体结构,摆动支架包括主体部、设置在主体部上的限位孔,设置在限位孔内的轴套,以及设置在主体部上的固定部;支撑轴限位在轴套内运动,轨道梁通过锁紧螺栓贴合固定在固定部上。
此外,优选的技术方案是,在底座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与摆动支架连接的驱动装置,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摆动支架往复运动。
此外,优选的技术方案是,在轨道梁的表面焊接有耐磨踏面,耐磨踏面与设置在车体上的轮系接触摩擦。
此外,优选的技术方案是,在轨道梁上设置有制动板;其中,制动板包括固定制动板和升降制动板;固定制动板和升降制动板相配合用于对车体进行制动。
此外,优选的技术方案是,升降制动板包括动力源、支架、设置在支架上的至少两个连杆、设置在至少两个连杆上的升降平台,以及设置在升降平台上的摩擦板;至少两个连杆之间通过拉杆连接;动力源用于驱动拉杆运动,通过拉杆驱动至少两个连杆同时上升或下降,以通过升降平台带动摩擦板上升或下降。
此外,优选的技术方案是,在轨道梁上焊接有固定制动板支架;固定制动板固定在固定制动板支架上。
此外,优选的技术方案是,在轨道梁上靠近固定端和活动端的位置,分别设置有油压缓冲器和机械止挡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中冶设备研究设计总院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中冶设备研究设计总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64303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