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深度强化学习多AGV避障与路径规划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1641338.7 | 申请日: | 2020-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3533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5 |
发明(设计)人: | 李海生;孙宇;李楠;曹健;吴晓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工商大学 |
主分类号: | G05B19/418 | 分类号: | G05B19/418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迪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51 | 代理人: | 邓治平 |
地址: | 10004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深度 强化 学习 agv 路径 规划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深度强化学习多AGV避障与路径规划方法及系统,其方法包括:步骤S1:每个AGV进行数据采集以及预处理,得到输入图片;步骤S2:将输入图片输入避障神经网络并进行训练,得到障碍物特征图;步骤S3:将每个AGV的障碍物特征图,输入路径规划决策模型,得到每个AGV的路径规划策略;步骤S4:每个AGV根据中央控制器所获取的所有AGV的状态‑动作对,以获取全局路径规划策略,并根据全局路径规划策略更新每个所述AGV的路径规划策略,以获得最优的全局路径规划策略。本发明采取一种多AGV的Actor‑Critic深度强化学习方法,通过分散执行‑集中学习的框架方式解决多AGV的路径规划与冲突协调的问题,同时,规避了通信协议的引入,避免了通信延迟所带来的弊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多AGV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了一种基于深度强化学习多AGV避障与路径规划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制造工厂需要向智能工厂转型,其中的首要任务即实现车间的无人化。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技术和工业自动化的逐步发展,自动引导车(Automated Guided Vehicle,简称AGV) 作为一种运输工具,被广泛应用于制造设施、仓库和配送等环节中移动原材料或工具,是实现无人车间的重要环节,并逐渐发展成为现代物流加工自动化的有效手段。AGV系统由计算机控制,能自主导航,自动规划路径和执行任务,相比传统的运输工具,具有方便调度与管理,安全可靠,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是当前国际机器人应用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
在多AGV协同任务调度方面,多AGV智能自动运输系统对提升轨道交通的运转稳定性、工作效率、降低生产作业成本有着重要意义,是企业优化自身管理运行机制、实现装备自动化与管理信息化以及提升效益的必由之路。但是,随着任务量级的扩大以及可用AGV数量的增多,任务分配、AGV多车调度等问题的复杂度也提升,如何在固定场景中,为多个AGV规划无碰撞的最优任务调度是AGV的难点问题。
多AGV协同运输是在学习地图建立、环境特征的基础上,结合机器视觉,利用强化学习、场景理解等技术,对任务进行分析和分配,准确规划各个小车的路径,实现最优调度,以最低成本完成物料运输任务。多AGV协同任务调度、多AGV路径规划和自主导航、智能避障、仿真验证是协调多个AGV完成物料工具自动运输的研究重点。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多AGV间任务冲突,行为不协调,信息不共享等问题。
公开号为CN110989570A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多AGV防碰撞协同路径规划方法,该方法为仓储环境建立格栅地图,将仓储等比缩放划分为格栅图,为每个格栅图赋予权值,即路过该格栅的次数;同时为AGV小车赋予优先级以避免冲突的发生;对于碰撞冲突的处理,该方法明确了多AGV可能存在的各种冲突类型,并设计了判断方式与解决办法;采用了稀疏算法的思想,使AGV的行驶路线尽量均衡,减少了冲突发生的概率。
现有技术在处理多AGV避障与路径规划问题中,多采取格栅法进行地图建模,利用地图的先验知识,线下根据经验对碰撞冲突进行处理;但是,由于智能仓储环境的不确定性和非平稳行的动态特点,这些方法不足以适应于智能仓库中AGV作业环境:货物作为仓储中的静态障碍物由于搬运需求情况下,位置是不固定的、变化的;仓库管理员以及多AGV作为动态障碍物,在没有先验知识的情形下很难预估它们的移动路线从而避免碰撞。针对多AGV避障与路径规划问题中,为了使得AGV间信息共享,通过引入通信协议引入可以解决信息共享问题,但随着AGV集群规模增大,通信延迟因素,带宽的影响成为导航的阻碍。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深度强化学习多AGV避障与路径规划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基于深度强化学习多AGV避障与路径规划方法,包括:
步骤S1:每个AGV进行数据采集以及预处理,得到输入图片;
步骤S2:将所述输入图片输入避障神经网络并进行训练,得到障碍物特征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工商大学,未经北京工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64133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电子锁防盗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异型现浇混凝土花槽防撞护栏施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