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边跨现浇段少开挖结构及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639502.0 | 申请日: | 2020-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9636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6 |
发明(设计)人: | 周联英;施露;陈宇;翁阳;张茹;姚正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大城市学院 |
主分类号: | E02F5/02 | 分类号: | E02F5/02;E01D2/04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1 | 代理人: | 张羽振 |
地址: | 310015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边跨现浇段少 开挖 结构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边跨现浇段少开挖结构,包括箱梁、混凝土垫层、边坡上下台阶、桥台、砂垫层、边跨桥台和箱梁底人孔;桥台上部设置箱梁;箱梁底部未开挖坡体的底模上依次铺设有混凝土垫层和砂垫层;箱梁底部靠近边跨桥台处设有箱梁底人孔,并且箱梁底人孔位于开挖通道上方;开挖通道一侧为预留未开挖面;箱梁两侧开挖有边坡,边坡设有边坡上下台阶。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对边跨现浇段进行少开挖施工,能够大大降低施工工期,同时保护山体原貌,减少资源浪费的同时保证了绿色施工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和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本发明能保证桥梁内部检查与支座更换的方便,人孔通道的设计维护更加便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山区桥梁边跨现浇段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路堑边跨现浇段底部少开挖结构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路堑边跨现浇段施工一般是采用开槽深挖支架底模施工方法,首先对原山体边坡进行大开挖,开挖至设计箱梁底板标高以下1.8-2.0m,为日后支座维护和更换留出空间。当开挖路堑深度较深时,同时考虑放坡开挖和两侧预留施工工作面,致使开挖山体土石方量大幅增加,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特别是受施工技术复杂和作业面限制双重影响,施工过程中对山区土体扰动大,破坏山体原貌,造成资源浪费并破坏周边生态环境。随着对资源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升,山区桥梁建设对原山体环境造成破坏等问题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因而给山区高速公路施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山区高边陡坡一般开挖方法开挖面大、工程量大和原山体破坏严重等问题,提供一种边跨现浇段少开挖结构及施工方法。
这种边跨现浇段少开挖结构,包括箱梁、混凝土垫层、边坡上下台阶、桥台、砂垫层、边跨桥台和箱梁底人孔;桥台上部设置箱梁;箱梁底部未开挖坡体的底模上依次铺设有混凝土垫层和砂垫层;箱梁底部靠近边跨桥台处设有箱梁底人孔,并且箱梁底人孔位于开挖通道上方;开挖通道一侧为预留未开挖面;箱梁两侧开挖有边坡,边坡设有边坡上下台阶。
作为优选:桥台与箱梁之间设有支座。
作为优选:边坡坡度为30°至45°。
作为优选:坡脚设有边沟。
这种边跨现浇段少开挖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边跨现浇段基准面测量:利用全站仪对现浇段基准面进行测量,找到多余山体进行开挖使得未开挖坡体的底模与箱梁底部相差一定距离;
步骤S2:砂垫层与混凝土垫层施工:在基准面上清理修面后设置混凝土垫层,再在混凝土垫层上部铺设砂垫层;
步骤S3:少开挖施工:计算边跨现浇段至边跨桥台的距离,同时计算基准面受力情况,对桥台前进行放坡开挖,坡度控制在30°至45°,同时在坡脚处开挖边沟;开挖面上方预留箱梁底人孔;
步骤S4:下通道施工:对放坡面进行修面,同时植入钢筋,再进行钢筋笼与楼梯模板制作,浇筑成型。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通过对边跨现浇段进行少开挖施工,能够大大降低施工工期,同时保护山体原貌,减少资源浪费的同时保证了绿色施工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和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2、本发明能保证桥梁内部检查与支座更换的方便,人孔通道的设计维护更加便捷。
附图说明
图1为边跨现浇段少开挖施工剖面图;
图2为边跨现浇段少开挖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传统边跨现浇段底模大开挖局部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大城市学院,未经浙大城市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63950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