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06Cr18Ni11Ti奥氏体不锈钢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638737.8 | 申请日: | 2020-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5322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7 |
发明(设计)人: | 王志新;司梦丽;曹胜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电气上重铸锻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38/04 | 分类号: | C22C38/04;C22C38/50;C22C38/58;B21J5/00;C22B9/18;C22C33/04 |
代理公司: | 上海乐泓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385 | 代理人: | 张雪 |
地址: | 2000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06 cr18ni11ti 奥氏体 不锈钢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06Cr18Ni11Ti奥氏体不锈钢及其制备方法,使得06Cr18Ni11Ti奥氏体不锈钢α‑相面积含量为2%~8%,达到既有利于焊接性能,又不会影响材料的使用性能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06Cr18Ni11Ti奥氏体不锈钢制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06Cr18Ni11Ti奥氏体不锈钢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6Cr18Ni11Ti奥氏体不锈钢在具备其他奥氏体不锈钢所有特点的基础上,还具有高温屈服强度高,抗晶间腐蚀强,高温抗疲劳能力强,可以在更加恶略的环境长期工作的特点,是海装核反应堆的堆内构件锻件的首选。
奥氏体不锈钢中,铁素体含量的多少通常是由化学成分决定的。在实际设备制造中,根据材料的使用性能及环境特性等,决定选用哪种化学成分的奥氏体不锈钢。但不论哪种奥氏体不锈钢,国内外在使用时都很少考虑钢中铁素体含量这一问题,但是铁素体在一些奥氏体钢当中又确实存在。由于铁素体的物理性能、耐蚀性、焊接性等与奥氏体有很大差异,因此奥氏体钢中铁素体的存在会影响奥氏体钢的力学性能、耐蚀性、焊接性能、高温持久性能、抗疲劳性能等。
在06Cr18Ni11Ti材料中,α-相面积含量过低,则α-相在焊接时起不到相应的有益作用,这样与普通材料没有什么差别。但是,如果06Cr18Ni11Ti中α-相面积含过高,则由于α-相大量存在,则会影响材料的力学、抗腐蚀、耐疲劳等性能,其害处如下:1)由于铁素体韧性相比于奥氏体要差,因此铁素体较高,将降低该材料的冲击韧性;2)铁素体的强度低于奥氏体,因此铁素体较高,将降低该材料的抗拉强度;3)铁素体含量较高,会影响该材料的晶间腐蚀性能。
铁素体含量虽然主要是由于化学成分的影响,但实际炼钢生产中,化学成分控制并不能定点控制,而且任何钢铁材料都会有成分偏析存在,而化学成分偏析,又造成铁素体含量的不均匀。由于现代钢铁冶炼装备及技术水平限制,化学成分又很难按照具体的成分点来控制,因此,致使奥氏体钢的各合金元素只能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这就造成该材料的化学成分的出现实际生产的结果与理论计算之间的偏离,因此铁素体相也会出现偏离设计要求。由于现代炼钢,化学成分偏析又确实存在,因此致使钢锭的成分不均匀,导致该奥氏体不锈钢中铁素体含量不均匀,出现某一区域α-相面积含量高出材料设计要求的含量,而有的区域有出现低于要求的含量。并且,由于材料锻造加热过程中,铁素体在高温状态下是有发生转变现象,因此,加热温度或加热时间控制不当,当铁素体发生改变后,则造成锻件固溶后α-相面积含量的改变。
因此,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需要一种性能更佳的06Cr18Ni11Ti奥氏体不锈钢,并且需要一种制造方法,以生产铁素体α-相面积含量适当的06Cr18Ni11Ti奥氏体不锈钢,并可能的,使得铁素体分布更均匀。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06Cr18Ni11Ti奥氏体不锈钢及其制备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06Cr18Ni11Ti奥氏体不锈钢,α-相面积含量为2%~8%。
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以质量百分数计,含有C:0.048%~0.053%、Cr:18.50%~19.00%和Ni:9.80%~10.50%。
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还含有Mn:1.00%~1.75%和Ti:0.40%~0.50%。
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Cr和Ni的质量比为1.8:1~2:1。
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C和Ti的质量比为1:8~1:10。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06Cr18Ni11Ti奥氏体不锈钢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电气上重铸锻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电气上重铸锻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63873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