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变径分体式加热熔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1638720.2 | 申请日: | 2020-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4832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2 |
发明(设计)人: | 储江顺;刘春桥;樊护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邦临管道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65/10 | 分类号: | B29C65/10;B29L2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新律师事务所 31272 | 代理人: | 竺路玲 |
地址: | 201500 上海市金山***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变 体式 加热 熔接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变径分体式加热熔接装置,包括:两安装件均为半环形管,两安装件的内侧正对设置;若干加热炉组件均沿环向设置于两安装件内;每一连接结构的一端均与一加热炉组件固定连接,每一连接结构的另一端均与安装件固定连接;若干隔热组件均为板件结构,每一隔热组件的两端分别与两相邻的加热炉组件固定连接;若干隔热组件和若干加热炉组件形成一环形的环形加热面;其中,每一连接结构的另一端均开设有一腰型孔,连接螺钉可操作地在腰型槽内改变位置,通过连接螺钉改变工作面的直径。通过对本发明的应用,解决了受热温度不均受热辐射距离长短不一等生产质量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加热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变径分体式加热熔接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多数加热装置热辐射范围固定,受热管表面与加热器位置间距固定不可调节间距,造成距离近时受热温度高,距离远时受热温度低。由于管径大小不同造成加热时辐射不均匀或辐射距离有远近,且电加热经济成本高,还不能像燃气加热瞬间达到较高温度,产生诸多弊端。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变径分体式加热熔接装置,包括:两安装件、若干加热炉组件、若干隔热组件、若干连接结构、若干连接螺钉;两安装件均为半环形结构,两安装件的内侧正对设置,且两安装件上下合围形成一呈环形的容纳腔;若干加热炉组件沿环向均匀设置于容纳腔的内侧,每一加热炉组件上均还固定有两连接结构;每一连接结构的一端均与一加热炉组件固定连接,每一连接结构的另一端均与安装件中的一个固定连接;若干隔热组件均为沿为板体结构,每一隔热组件的两端分别卡接于两相邻的加热炉组件之间;若干隔热组件和若干加热炉组件交叉设置并共同形成一闭合的环形加热面;其中,每一连接结构的另一端均开设有一腰型孔,腰型孔沿安装件的径向设置,每一连接螺钉均贯穿腰型孔并将连接结构固定于安装件上,在腰型孔和连接螺钉的配合下环形加热面的直径可操作地增大或减小。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每一安装件的一端分别设置有一安装板。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隔热板设置于加热炉组件靠近所容纳腔的中心的一侧,隔热板的两端分别抵于两相邻的加热炉组件的外侧;固定板设置于加热炉组件远离容纳腔的中心安装件的一侧,固定板的两端分别抵于两相邻的加热炉组件的内侧;隔热板和固定板平行设置;固定板和隔热板均可滑动地套设于固定螺柱上,且固定螺柱的靠近固定板的一端设置有螺纹结构,螺纹结构上可拧动地安装有一螺母,螺母可操作的抵于固定板上。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加热炉组件包括:安装壳、工作面板和进气管;安装壳为中空的壳体结构,安装壳的内部形成有一工作腔,安装壳的一侧开设有一安装孔;工作面板安装于安装壳的一侧,工作面板正对安装孔设置;进气管的一端贯穿安装壳的顶部设置。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安装壳内还设置有筛网结构。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工作面板采用陶瓷蜂窝面板。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加热炉组件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一附加板。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固定于附加板上,温度传感的测温端设置于工作面板靠近容纳腔的中心的一侧。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点火针,点火针固定于附加板上,点火针的点火端设置于工作面板靠近容纳腔的中心的一侧。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气缸,气缸的缸体与一安装板固定连接,气缸的活塞端与另一安装板固定连接。
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积极效果是:通过对本发明的应用,解决了受热温度不均受热辐射距离长短不一等生产质量问题,能让不同规格的管在同一参数条件下实现统一连续生产,生产复合管能实现熔接后的管壁承压能力多点一致,熔接层熔接均匀,熔接质量外观一致。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邦临管道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邦临管道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63872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