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面向电力通信OTN光传输网的建模与仿真方法及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637654.7 | 申请日: | 2020-12-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0409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4 |
| 发明(设计)人: | 王亚男;张庚;高凯强;汪洋;任佳星;刘伟;黄建彰;张喜润;王学清;李峰;郭学让;郭庆瑞;何玲;樊树铭;张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L12/24 | 分类号: | H04L12/24;H04B10/07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巡通大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03 | 代理人: | 李宏德 |
| 地址: | 10019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面向 电力通信 otn 传输 建模 仿真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一种面向电力通信OTN光传输网的建模与仿真方法及系统,通过在仿真模型中设置设备节点对象故障及光纤对象故障,模拟故障对真实网络的影响和风险,提升事故处理能力,检验反事故预案有效性,保障电力通信网络安全稳定可靠运行。所述建模方法包括,获取电力通信OTN光传输网的现网数据,并创建数据表;提取数据表中的数据,构建预设的各类模型对象及OTN帧类模型;利用OTN帧类模型,对OTN光传输网中光纤的波长和时隙资源进行管理,并将OTN帧类模型作为属性保存在光纤类对象中;根据各类模型对象生成网络拓扑;在所述光纤类对象中配置OTN光传输网的业务信息,在网络拓扑中配置保护策略,完成OTN光传输网模型的构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面向电力通信OTN光传输网的建模与仿真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电力通信网作为电力系统的重要基础设施,承载着电网的管理、运行、控制等信息,是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电网调度自动化和电网管理信息化的基础。光传输网作为电力骨干通信网的主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整个网络的信息交换、汇接与传输功能,为电网的各类业务提供传输通道。随着智能电网和电力信息化的不断发展,电力通信网络规模持续扩大,光传输网承载的业务种类和信息量飞速增长,出现了网络结构复杂化、管理难度增加等问题。
由于目前电力通信网络缺少仿真平台,又无法在生产环境中进行验证分析,故仍然依靠个人经验和理论分析进行运维管理。随着“能源互联网”战略的提出,网络结构的日益复杂导致了可靠性、生存性降低以及发生故障时影响面大等问题,仅依靠经验和理论分析进行电力通信系统运维和可靠性评估的传统方法显然已经不能适应发展需求。因此亟需利用仿真方法对电力通信网络进行验证和评估,通过模拟故障对真实网络的影响和风险,提升运维人员的事故处理能力,并检验反事故预案的有效性。
现有仿真软件工具或方法主要针对运营商的仿真需求开发,未考虑光缆网的限制、电力业务高可靠性和电网管理政策(例如三双、线路重载等)等电网特异需求,因此不能完全匹配电力通信网安全、稳定、可靠运行的要求。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面向电力通信OTN光传输网的建模与仿真方法及系统,通过在仿真模型中设置设备节点对象故障及光纤对象故障,模拟故障对真实网络的影响和风险,提升运维人员的事故处理能力,并检验反事故预案的有效性,保障电力通信网络安全、稳定、可靠运行。
本发明提供一种面向电力通信OTN光传输网的建模方法,包括,
获取电力通信OTN光传输网的现网数据,并创建数据表;
提取数据表中的数据,构建预设的各类模型对象及OTN帧类模型;
利用OTN帧类模型,对OTN光传输网中光纤的波长和时隙资源进行管理,并将OTN帧类模型作为属性保存在光纤类对象中;
根据各类模型对象生成网络拓扑;
在所述光纤类对象中配置OTN光传输网的业务信息,在网络拓扑中配置保护策略,完成OTN光传输网模型的构建。
在本发明提供的种面向电力通信OTN光传输网的建模方法中,通过设置数据表、各类模型对象并生成网络形成OTN帧类模型,实现对波长和时隙资源的自动化管理,并在模型中为每条业务设置了保护策略,提升了运维人员的事故处理能力。
优选的,所述数据表包括站点表、设备节点表、设备板卡表、端口表、光纤表、光缆表、通道表、业务表、OLP表、OMSP表、OMS-SPRing2表、OCh_SPRing表、ODUk_SPRing2表和电网管理政策约束表。
在本实施例中,建立数据表时,从电力通信OTN光传输网的数据库中提取.xlsx格式的现网数据,根据现网数据创建本数据表;方便数据提取,数据丰富,能够涵盖OTN光传输网的各类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63765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