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5G专用玻纤增强聚酰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637480.4 | 申请日: | 2020-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7363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0 |
发明(设计)人: | 李小辉;饶德生;程文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奇德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77/00 | 分类号: | C08L77/00;C08K7/14;C08J5/04;C08J9/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91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专用 增强 聚酰胺 复合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5G专用玻纤增强聚酰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按原料的重量百分比计,包括:按原料的重量百分比计,其中包括:50‑75%聚酰胺树脂、2‑6%微发泡母粒、10‑40%玻璃纤维、5‑‑10%煅烧高岭土、3‑‑5%增韧剂、0.2‑0.6%复配抗氧剂、0.5‑1%加工助剂、1‑2%复配成核剂。本发明通过一系列的成分配比和加工方法,使得该5G专用玻纤增强聚酰胺复合材料,在制备过程中,操作简单的同时,可借助微发泡母粒,使得复合材料内部含有纳米气泡等物质,可降低材料的介电常数,满足5G通信需求,并降低材料的比重,使得该材料具备优异的材料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复合材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5G专用玻纤增强聚酰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聚酰胺俗称尼龙,它是大分子主链重复单元中含有酰胺基团的高聚物的总称,聚酰胺可由内酸胺开环聚合制得,也可由二元胺与二元酸缩聚等得到的,聚酰胺树脂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包括力学性能、耐热性、耐磨损性、耐化学药品性和自润滑性,且摩擦系数低,有一定的阻燃性,易于加工,适于用玻璃纤维和其它填料填充增强改性,提高性能和扩大应用范围。
在尼龙应用在电线电缆通讯业中,特别是随着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5G技术的不断成熟,在实际尼龙应用时,虽然尼龙优点众多,但是其本身吸水率大,未改性的聚酰胺树脂介电常数为4-5,远远无法满足5G通信的低介电小于3.0要求,针对该问题,在现有技术中,往往是针对对材料进行改进,进而实现材料介电常数的降低,这个过程中,容易使得材料的比重加大,而众所周知,空气是介电常数最低的介质,空气介电常数为1,如何在材料内部形成空气气泡,是目前研究的热点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5G专用玻纤增强聚酰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5G专用玻纤增强聚酰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按原料的重量百分比计,其中包括:50-75%聚酰胺树脂、2-6%微发泡母粒、10-40%玻璃纤维、5--10%煅烧高岭土、3--5%增韧剂、0.2-0.6%复配抗氧剂、0.5-1%加工助剂、1-2%复配成核剂。
优选的,所述增韧剂为聚烯烃接枝马来酸酐。
优选的,所述复配抗氧剂为1098、627A和氧化锌的混合物,且三者比例为2:2:1。
优选的,所述加工助剂为超支化树脂、硅酮和硅烷偶联剂三者中的任意一种。
优选的,所述复配成核剂为20000目的滑石粉与布吕格曼P32复配制得,且二者比例为5:1。
优选的,所述微发泡母粒的制备方法包括:
S1将发泡微粉40%-60%WT、POE树脂38%-58%WT和加工助剂2%WT按一定比例在高速混料机中混合,使各组分充分搅拌分散均匀;
S2将混合好的物料加入双螺杆挤出机中熔融挤出,熔融挤出温度在120℃~140℃,螺杆转速为300转/分~500转/分;
S3对挤出的物料进行冷却、风干、切粒和过强磁,并包装入库。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5G专用玻纤增强聚酰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将相应剂量的聚酰胺树脂进行烘干处理;
S2烘干后的聚酰胺树脂、微发泡母粒、煅烧高岭土、增韧剂、复配抗氧剂、加工助剂和复配成核剂在高速混料机中混合,使各组分充分搅拌分散均匀;
S3将混合好的物料加入双螺杆挤出机中熔融挤出,熔融挤出温度在260℃~300℃,螺杆转速为300转/分~500转/分;玻璃纤维侧喂料加入;
S4对挤出的物料进行冷却、风干、切粒、过强磁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奇德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奇德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63748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LCD全自动电测机
- 下一篇:基于增强现实的机械紧固部的管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