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弹簧圈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636795.7 | 申请日: | 2020-12-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5458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5 |
| 发明(设计)人: | 杨瑞;蔡亮;潘光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微创神通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B17/12 | 分类号: | A61B17/12 |
| 代理公司: | 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张捷美 |
| 地址: | 200135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弹簧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弹簧圈及其制备方法。该弹簧圈包括可降解的栓塞线圈、设置在栓塞线圈内的显影线圈以及设置在栓塞线圈上的多个诱导单元,诱导单元用于诱导血管细胞黏附于栓塞线圈上。该弹簧圈的栓塞线圈上的多个诱导单元可以诱导血管细胞黏附于栓塞线圈上,故与现有的弹簧圈相比本申请的弹簧圈更易引起血管细胞黏附,在血管细胞的作用下实现人体对栓塞线圈的主动降解,可极大地缩短栓塞线圈的降解周期,避免植入后的长期安全隐患且能够完全解除占位效应,也可解决不同患者个体差异而导致的降解周期和疾病治愈周期匹配性差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弹簧圈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国内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诊断技术的进步,由血管的异常改变或者老化等因素引起的血管类疾病发病率也在逐年增加,表现形式包括颅内动脉瘤、内脏动脉瘤、外周动脉瘤、动静脉畸形和血管瘤等。针对于此类疾病,国内外采取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外科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两种。由于外科手术治疗可能带来的巨大创伤和一系列并发症,血管内介入微创治疗方案成为治疗上述血管类疾病的首选方案。其中,弹簧圈作为血管内介入微创治疗方案的重要植入物之一,主要用来在动脉瘤或畸形血管内进行栓塞改变血流动力学,实现完全栓塞或血栓形成以达到治疗目的。
目前的弹簧圈主要分为三种:第一种为预定型的裸金属弹簧圈,如弹簧圈AxiumPrime,该类弹簧圈采用铂钨合金材料预制成二维或三维结构;第二种为表面覆盖生物活性材料的生物修饰弹簧圈,如弹簧圈Matrix,通过在金属圈的表面覆盖PLGA生物材料,PLGA具有生物可降解性能,可被身体吸收,能降低占位效应;第三种为高膨胀性水凝胶弹簧圈,如水凝胶圈Hydrocoil,通过在金属圈内部添加亲水性聚丙烯水凝胶,植入后水凝胶大量吸水体积剧烈膨胀,使得弹簧圈在腔内完全填充,以减少动脉瘤的再通率。
上述这三种弹簧圈,无论是裸金属弹簧圈还是在其基础上制备的生物修饰弹簧圈和水凝胶弹簧圈,填塞后虽然可以治疗相关疾病,但由于其残存的大量金属依然会长期停留在体内,其长期安全性和占位效应等问题没有得到完全解决。若将弹簧圈单纯的设置成可降解的材料,由于每个患者个体差异和其他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降解周期和疾病治愈周期无法达到完美匹配。
故,需要一种新的弹簧圈及其制备方法来解决至少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弹簧圈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弹簧圈,所述弹簧圈包括:可降解的栓塞线圈、设置在所述栓塞线圈内的显影线圈以及设置在所述栓塞线圈上的多个诱导单元,所述诱导单元用于诱导血管细胞黏附于所述栓塞线圈上。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诱导单元为凸起结构,所述凸起结构为可降解材料,所述凸起结构的比表面积大于所述栓塞线圈的比表面积。
一种弹簧圈,所述弹簧圈包括:栓塞线圈和设置在所述栓塞线圈上的多个凸起结构,所述栓塞线圈与所述凸起结构均为可降解材料,所述凸起结构的比表面积大于所述栓塞线圈的比表面积。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凸起结构的总体积占所述栓塞线圈体积的百分比为0.01%-1%。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凸起结构设置在所述栓塞线圈的内表面、和/或外表面、和/或圈间缝隙中。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凸起结构在所述栓塞线圈轴向上的长度L为10μm-500μm。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凸起结构包括:沿所述栓塞线圈的轴向间隔设置的多个凸起结构组,所述凸起结构组沿所述栓塞线圈的周向分布,且每个所述凸起结构组的凸起结构数目为10个-1000个。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凸起结构的形状为半球形、圆锥形或圆柱形,或凸起结构的纵截面形状为梭形。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凸起结构与所述栓塞线圈间的连接方式为一体成型、焊接或粘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微创神通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未经微创神通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63679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便携式电阻抗成像系统的电流激励装置
- 下一篇:折叠机构及电子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