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埋地管道防冻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636643.7 | 申请日: | 2020-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2851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9 |
发明(设计)人: | 王海峰;崔国胜;王俊;聂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希福电气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55/033 | 分类号: | F16L55/033;F16L53/38;F16L59/02;F16L1/11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李传亮 |
地址: | 100089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管道 防冻 结构 及其 施工 方法 | ||
本申请涉及一种埋地管道防冻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属于管道保护技术的领域,其包括管槽和管道,管道敷设在管槽内,管道的外层套设有外管,管道与外管之间设置有用于支撑管道的支撑件,管槽内填装有回填料,管道的外侧设有用于加热管道外壁的加热元件。管槽内的回填料作为第一层抗冻防护,对管道外的环境温度进行隔离,再由外管以及外管、管道之间的腔作为第二、三层抗冻防护,进一步减少管道与外界的直接接触,并且在极端天气下,工作人员还可通过启动加热元件,对管道进行加热,全方位对管道起到抗冻保护作用,本申请具有提高管道抗冻效果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管道保护技术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埋地管道防冻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实力的提高,各项高科技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建筑业赢得了一个新的发展平台。工业管道施工工程作为国家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项工程,也将得到科学管理,并逐步发展起来。在管道的防冻保温过程中,工业管道施工工艺是整个工程的中心,设备工艺技术的好坏决定了工程的质量与进度,进而决定企业的经济效益。
在寒冷地区,工业管道需要考虑防冻,多采用埋地敷设的方法,将管道埋设在地面的冰冻线一下,以保证管道内介质不会结冰。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存在有以下缺陷:对于地下岩土丰富的地区,将管道埋装至冰冻线之下,所需成本巨大,对于工艺要求更高,且施工工期长。
发明内容
为了提供一种在冰冻线上也能有效防止冻结的管道,本申请提供一种埋地管道防冻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埋地管道防冻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埋地管道防冻结构,包括管槽和管道,所述管道敷设在管槽内,所述管道的外层套设有外管,所述管道与外管之间设置有用于支撑管道的支撑件,所述管槽内填装有回填料,所述管道的外侧设有用于加热管道外壁的加热元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管槽内的回填料作为第一层抗冻防护,对管道外的环境温度进行隔离,再由外管以及外管、管道之间的腔作为第二、三层抗冻防护,进一步减少管道与外界的直接接触,对管道起到保暖作用,并且在极端天气下,工作人员通过在管道出口观察到管道内液体流量减小后,即管道内壁上有部分冻结情况,即可启动加热元件,对管道进行加热,全方位对管道起到抗冻保护作用,适用于冰冻线以上管道的敷设,施工成本较低,施工周期短。
可选的,所述支撑件包括若干支撑条,所述支撑条沿管道长度方向固接在管道的外壁上,若干所述支撑条沿管道周向间隔分布,所述支撑条远离管道的一端抵接在外管的内壁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管道安装在外管内时,管道通过支撑条支撑在外管中,减小管道与外管直接接触,有效减小热交换,并且,支撑条可使管道稳定安装于外管中,提高管道安装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加热元件包括若干电热线圈,所述电热线圈套设在管道的外壁上,若干所述电热线圈沿管道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工作人员启动电热线圈后,电热线圈对管道一周同步加热,使管道各个方向上出现的结冰都能快速溶解,提高管道抗冻功能。
可选的,所述外管的底部开设有于外管内部连通的出水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外管与管道之间空气中的水汽在外管的内壁上液化出水滴后,冷凝水会从外管底部的出水口排出,有效减小外管与管道之间水汽,提高外管与管道件空气的隔热性能,进一步提高管道的抗冻效果。
可选的,所述支撑条上间隔开设有若干缺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条上的缺口可使外管内壁上的冷凝水顺利从出水口排出,提高外管与管道件空气的隔热性能。
可选的,所述回填料自上向下依次包括防水层、保温层和防潮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希福电气安装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希福电气安装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63664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