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动烘干加料熔胶设备及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635389.9 | 申请日: | 2020-12-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4808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8 |
| 发明(设计)人: | 包建东;朱建晓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B29C45/18 | 分类号: | B29C45/18;B29C45/76;B29B13/06 |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薛云燕 |
| 地址: | 21009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烘干 加料 设备 方法 | ||
1.一种自动烘干加料熔胶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料仓(1)、气动吸料单元(2)、KH05胶缸(3)、空气加热器(4)、电控箱(5)、料仓热风入口(6)、第一排气过滤器(7)、第二排气过滤器(8)、胶缸入料口(9)、胶缸上盖板(10)、料仓上盖板(11)和传感器机构(12);
所述料仓(1)顶部设置料仓上盖板(11),料仓上盖板(11)上设置第二排气过滤器(8),底部设置气动吸料单元(2)和料仓热风入口(6);所述空气加热器(4)与料仓热风入口(6)相连接;所述KH05胶缸(3)顶部设置胶缸上盖板(10),胶缸上盖板(10)上设置第一排气过滤器(7)、胶缸入料口(9)和传感器机构(12);所述气动吸料单元(2)与胶缸入料口(9)相连接;所述空气加热器(4)上设置电控箱(5),所述电控箱(5)分别与气动吸料单元(2)、空气加热器(4)和传感器机构(12)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烘干加料熔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料仓(1)、气动吸料单元(2)、KH05胶缸(3)、空气加热器(4)、电控箱(5)、料仓热风入口(6)、第一排气过滤器(7)、第二排气过滤器(8)、胶缸入料口(9)、胶缸上盖板(10)、料仓上盖板(11)和传感器机构(12)均为可拆卸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烘干加料熔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机构(12)包括密封塞(13)、传感器浸深调节杆(14)和液位传感器(15);
所述传感器浸深调节杆(14)安装在胶缸上盖板(10)上,液位传感器(15)安装在传感器浸深调节杆(14)上;所述密封塞(13)与液位传感器(15)相连接,安装在胶缸上盖板(10)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烘干加料熔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胶缸入料口(9)为三通孔结构,其中垂直向上的通孔为出气口,水平方向的通孔为入料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烘干加料熔胶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气过滤器(7)、第二排气过滤器(8)均设置有活性炭和气体监测传感器,活性炭用于吸收通热空气后料仓(1)和KH05胶缸(3)产生的人体有害的气体,气体监测传感器用于监测排出的气体中有毒气体含量是否符合标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烘干加料熔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动吸料单元(2)设置有两个吸料口,搭载两台KH05胶缸(3)同时使用,只需一台KH05胶缸(3)时,封闭另外一侧;进气口连接气管驱动吸料机工作。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烘干加料熔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浸深调节杆(14)安装在胶缸上盖板(10)上,安装高度通过螺纹调节;所述液位传感器(15)安装在传感器浸深调节杆(14)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烘干加料熔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位传感器(15)一端安装在KH05胶缸(3)内部,另一端安装在KH05胶缸(3)外部,并连接到电控箱(5),用于监测胶缸内胶料剩余情况,并将监测信息发送给电控箱(5)中的控制单元,控制气动吸料单元(2)工作。
9.一种自动烘干加料熔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打开料仓上盖板(11)加料,电控箱(5)控制空气加热器(4)工作,将热空气吹入料仓(1),通过对料仓(1)中通入循环热空气,对胶料进行除湿烘干;
步骤2、使用液位传感器(15)监测KH05胶缸(3)内胶料剩余情况,液位传感器(15)将监测信息发送给电控箱(5)中的控制单元,当KH05胶缸(3)内的胶料到达报警值时,电控箱(5)中的控制单元得到监测信号,控制气动吸料单元(2)开始工作,将料仓(1)的胶料吸入KH05胶缸(3)内,完成自动加料;当KH05胶缸(3)内的胶料到达加满阈值时,气动吸料单元(2)停止工作;
步骤3、通过螺纹调节传感器浸深调节杆(14)调节液位传感器(15)高度,调整报警的阈值;通过第一排气过滤器(7)、第二排气过滤器(8)对排出的废气进行空气净化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大学,未经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635389.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污泥处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流量可自动控制的抓斗卸船机给料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