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堆叠设备中业务子母板卡加载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634902.2 | 申请日: | 2020-12-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3234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2 |
| 发明(设计)人: | 万维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网络信息安全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9/4401 | 分类号: | G06F9/4401;G06F11/14 |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贾年龙 |
| 地址: | 610207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堆叠 设备 业务 子母 板卡 加载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堆叠设备子母板卡加载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堆叠设备中业务子母板卡加载的方法。本方法在母卡本地加载完成后进行一次快照,然后通知子卡开始本地加载,子卡加载完毕后进行一次快照,都加载完成后,是堆叠协商板卡的开始使能协商,非堆叠协商板卡的子母卡循环等待协商完毕通知,待协商完毕后,母卡根据快照内容继续全局加载,全局完成后通知子卡开始全局加载,子卡根据快照内容开始全局加载直至完毕。本发明提出的方法能够解决堆叠域内多个业务子母板卡并行加载时,无法加载堆叠协商功能的业务子母板卡的问题,同时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和高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堆叠设备子母板卡加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堆叠设备中业务子母板卡加载的方法。
背景技术
堆叠技术是指把多个支持堆叠的设备组合在一起,逻辑上合为一台整体设备。在堆叠设备里,由主和备两种角色组成,主和备的选举是通过堆叠设备上的协商板卡接口发送堆叠协议实现的,所以,协商板卡的加载时序就变的至关重要了。
现在主流的堆叠设备是分布式设备,即设备的业务功能可以通过更换板卡来定制化的组合,这样可以减少本来价格就很高的设备成本。如果再进一步细化业务板卡的类别,又分为集中式的板卡和子母板卡,集中式的板卡是整张板卡就提供一套功能,更换需要整张板卡一起更换;而子母板卡是不需要整张板卡一起更换,只需更换整张母板卡上的子板卡就可以实现业务的更换,这样会更加节约成本。
在有子母板卡的分布式设备进行堆叠的时候,其板卡的加载方式就是极为重要的,传统的方式是顺序加载,即每张子母板卡都必须依次顺序加载,前一张未加载完成时,后一张子母板卡都必须等待,而在子母板卡自身加载中,母卡未完成加载,子卡也必须等待,这样的好处是我们可以指定先加载堆叠协议协商板卡,然后堆叠域内的设备才可以进行协商,等协商完成后,其他板卡再进行顺序加载,可以防止加载板卡的乱序行为;同样这种做法的缺点也不容忽视,即设备板卡加载十分耗时,设备启动时间过长,如果堆叠设备有很多台,问题会更加严重,协商时间过长,可能会导致堆叠协商超时,从而永远无法完成堆叠协商。另一种方式是板卡并行加载,即所有母卡同时加载,所有子卡也同时加载(值得注意的是子卡虽然是同时加载,但再加载前还是要判断自己的母卡是否加载完成),这样做的好处当然是整个堆叠设备启动速度会大幅上升,但缺点同样也是明显的,即非协商板卡如果比协商板卡先加载,那么这张非协商板卡加载会出现问题,所以如何在保证效率的同时,也能兼顾正确性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业务板卡并行加载时其子母业务卡加载的方法,在母卡本地加载完成后进行一次快照,然后通知子卡开始本地加载,子卡加载完毕后进行一次快照,都加载完成后,堆叠域内所有设备开始协商,待协商完毕后,母卡根据快照内容继续全局加载,全局加载完成后通知子卡开始全局加载,子卡根据快照内容开始全局加载直至完毕。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一种堆叠设备中业务子母板卡加载的方法,包括:
步骤1:母卡进行本地加载,使能硬件驱动,母卡置位本地记载状态,加载成功后记录母卡当前状态及信息,即对母卡进行一次快照,并发送本地加载通知给子卡,然后母卡停止进行下一步的全局加载,在发送本地加载通知后,等待全局加载的通知;
如果母卡本地加载失败,则向本地设备报告错误原因,由本地设备决定异常流程,并置位该母卡状态为异常;
步骤2:子卡响应母卡的本地加载通知后,开始进行本地加载,使能子卡的硬件驱动,置位本地状态;加载成功后记录子卡当前状态及信息,即对子卡进行一次快照,然后子卡停止进行下一步的全局加载,等待母卡下发全局加载的通知;
如果子卡加载失败,则向母卡报告错误类型,再由母卡报告给本地设备,由本地设备决定对母卡进行异常处理流程,并置位母卡状态为异常;通过对母卡做异常处理提高了本方法的通用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网络信息安全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子科技网络信息安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63490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