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航天装置的锁紧机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634534.1 | 申请日: | 2020-12-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4474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4 |
| 发明(设计)人: | 王东;王晶;王志琪;程路超;黄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B64G1/64 | 分类号: | B64G1/64 |
| 代理公司: | 长春中科长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22218 | 代理人: | 高一明;郭婷 |
| 地址: | 130033 吉林省长春***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航天 装置 机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航天装置的锁紧机构,包括安装架、传动组件、转动装置、启闭架、固定臂、固定器;固定器一端与启闭架的一端连接,启闭架的杆身与安装架铰接,固定器的另一端与启闭架连接,传动组件安装在安装架上;固定器用于放置航天装置上的起落架轮胎;转动装置为可调节转速、转动方向和启闭状态的电机;转动装置用于驱动转动组件带动启闭架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启闭架转动带动固定器开合,固定器闭合用于套住起落架轮胎,固定器开合用于释放起落架轮胎。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航空航天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航天装置的锁紧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复合飞行器的发展,采用垂直复合的驮载飞行方式可以起到让两个不同功能的飞行器彼此发挥其最大效能,从而完成某些单一飞行器无法有效完成的功能。比如采用一架飞机驮载另一个架飞行进行垂直起飞,悬停,可重复放飞,以及空中对接回收等。在此过程中,锁死机构的设计为实现以上功能的重要环节。同时为了具有通用驮载飞行器的能力,所以锁死机构必须能够满足与各种飞行器的通用组件组合锁死。为了保证所驮载的飞行器顺利放飞,所以锁死机构应该具备有一定的弹射功能。在回收过程中,为了防止过大的冲击,应该具备有一定的减震缓冲效果。所以为了保证复合飞行器成功脱离与对接,驮载飞行器与被驮载的飞行器之间的锁死机构设计迫在眉睫。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问题,基于上述描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航天装置的投放与回收机构,可根据被驮载飞行器与驮载飞行器的速度人为控制被驮载飞行器的弹出和锁紧,此外,与传统的锁死方式相比,这种锁紧装置具有减震缓冲功能,通过控制弹出及锁定的速度,从而避免驮载飞行器和被驮载飞行器在高速飞行过程中产生的冲击,保形架与轮胎形状匹配,可增强锁紧效果。具体包括:
一种航天装置的锁紧机构,包括动力单元和圆筒形固定器;所述固定器包括相互铰接的两个半圆筒;所述固定器一端铰接固定,另一端与动力单元连接;所述动力单元带动所述固定器开合。
优选的,还包括安装架、安装在所述安装架上的启闭架、固定臂和固定器;所述固定器的两个半圆筒分别为第一保型架、第二保型架,固定臂与第二保型架连接。
优选的,所述固定器包括耐磨保形套,其状与轮胎形状匹配。
优选的,所述第一保型架的一端与所述启闭架连接,另一端与第二保型架铰接;所述启闭架为弧形状,所述启闭架的半径大于所述第一保型架的半径。
优选的,所述启闭架的杆身与所述安装架铰接,该铰接处为支点。
优选的,所述动力单元包括转动装置和传动组件,所述转动装置通过所述传动组件带动所述启闭架转动。
优选的,所述转动装置为舵机、步进电机、伺服电机、液压电机中的一种。
优选的,所述传动机构为曲柄连杆结构,所述曲柄连杆结构包括转动端和从动端,所述主动端安装在所述安装架上,所述从动端与所述启闭架连接。
优选的,所述从动端为连杆,所述连杆上伸出第一铰接杆、第二铰接杆,所述第一铰接杆与所述支点铰接,所述第二铰接杆与所述启闭架远离所述固定器的一端铰接,所述主动端为曲柄。
优选的,所述安装架包括安装框和支座,所述传动组件、转动装置安装在所述安装框上,所述支座包括支杆和弧形底座。
有益效果:本发明的航天装置的锁紧机构的主要目的在于设计一种用于垂直复合飞行器之间的锁紧装置,可在固定翼无人机垂直起降的过程中起到弹簧作用,使固定翼无人机最短时间内脱离驮机,锁紧过程中减震缓冲,是一种新型的锁紧装置,其弹起速度与空中对接的缓冲力具有可控性。另外,本发明的航天装置的锁紧机构由于其锁紧部位为对飞行装置的起落架轮胎进行锁定,所以只要飞行装置上设起落架轮胎,本航天装置的锁紧机构就可以使用,本发明不限于有人飞行器,无人飞行器、两级分离的可重复使用的航天器均可以使用。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63453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极柱保护套以及电池
- 下一篇:一种大数据技术体系下实现高态势感知能力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