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边坡位移监测辅助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633147.6 | 申请日: | 2020-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1585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8 |
发明(设计)人: | 汤建铭;唐建桥;蔡子勇;邓晓峰;廖云沼;乔世范;檀俊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广州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南大学;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11/02 | 分类号: | G01B11/02;G01C15/00 |
代理公司: | 中山市华朋弘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531 | 代理人: | 修瑞杰 |
地址: | 511458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边坡 位移 监测 辅助 测量 装置 测量方法 | ||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高边坡位移监测辅助测量装置,包括坡体,坡体上设有凹槽,凹槽内通过混凝土层浇筑竖直设置的钢筋,所述钢筋下端浇筑在混凝土内部,所述钢筋上端固定连接水平设置的支撑板,支撑板上侧设有螺纹孔,在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棱镜转接头,棱镜转接头上固定连接棱镜。本发明充分利用材料的最大化,将钢筋加工产内废弃的钢筋变废为宝,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提前批量完成,有效地缩短了观测桩的制作时间,使开展高边坡变形监测时间更早,为初始读数量测争取更早的时间,保证监测结果更能反映真实的变形情况,确保施工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公路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边坡位移监测辅助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公路交通建设为人们出行提供了极大的便利。高速公路的大力建设,大大缩短了不同地方之间的通行时间,推动了社会进步。在高速公路修建过程中,路堑高边坡一直是高速公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是在越岭山区修建高速公路,越来越多的路堑高边坡开始涌现。由于受地形地质条件、气候环境、边坡类型、开挖方法、支护措施等因素影响,很容易引起边坡失稳破坏而诱发滑坡灾害,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工期延长,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开展高边坡安全监测已成为保障边坡安全稳定的重要手段。目前采用的边坡监测技术主要存在的缺点或不足:
常规大地测量法:常规测量技术主要是基于全站仪等设备进行边坡表面变形监测,在边坡工程的地表监测中一直占主导地位。但也存在一些缺点,例如受边坡类型及开挖高度影响,测量人员在对边坡监测点进行棱镜杆对中操作过程中存在潜伏的安全风险;人员持杆是否水平对测量精度影响较大;受气候环境影响大;因监测点多,测量耗时长,人员、物力投入大。
GPS定位系统:GPS测量技术克服了大地测量法受气候环境影响的缺点,具有大跨度高精度的优势,其相对精度能够达到毫米级。但也存在一些缺点,例如GPS接收机经济投入大,费用高;监测地区的地形条件会影响GPS的测量精度,边坡开挖高度较大时容易导致GPS接收信号较差,容易造成测量误差。
近景摄影测量技术:近景摄影测量技术是在两个不同位置的固定测点上安置近景摄影仪,对边坡测点摄影构成立体像对,通过图像解析得到各测点三维坐标的一种测量方法。该技术需要的野外工作量较小,具有精确记录变形体的形变信息的优势,但对摄像机要求高,且需要融入图像处理技术,同时受气候环境影响较大。
地面雷达:地面雷达是一种雷达主动成像遥感测量技术,在不同的时间对同一目标区域进行两次以上的重复观测,通过影像处理即可实现对目标区域进行变形监测,其测量精度更高。不受气候条件影响,能够全自动、全天候、无间断的持续工作,监测区域大、监测距离远,无需人员值守和人工施测,可实现数据自动处理并且可以通过设定预警值,实现对滑坡灾害的预警,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例如配套设备价格昂贵,在数据处理时需选取稳定的地面控制点来进行大气校正,存在主观因素,雷达电磁波反射信号强度受目标体与雷达视线方向角度影响。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点或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高边坡位移监测辅助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体为:
一种高边坡位移监测辅助测量装置,包括坡体,坡体上设有凹槽,凹槽内通过混凝土层浇筑竖直设置的钢筋,所述钢筋下端浇筑在混凝土内部,所述钢筋上端固定连接水平设置的支撑板,支撑板上侧设有螺纹孔,在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棱镜转接头,棱镜转接头上固定连接棱镜。
优选地,所述钢筋采用高强精轧螺纹钢筋。
优选地,所述支撑板采用六角高强不锈钢材质。
优选地,所述混凝土采用普通混凝土。
一种高边坡位移监测辅助测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在边坡开挖平台上挖出凹槽;
S2、在凹槽内插入钢筋,并通过浇筑混凝土进行硬化固定,使得钢筋竖直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广州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南大学;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广州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南大学;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63314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