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材料抗侵蚀性能测试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632440.0 | 申请日: | 2020-12-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6607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6 |
| 发明(设计)人: | 尤小明;杨增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
| 主分类号: | G01N17/02 | 分类号: | G01N17/02 |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康奇刚 |
| 地址: | 402260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材料 侵蚀 性能 测试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材料性能测试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材料抗侵蚀性能测试装置,包括低温箱、测试箱、试件固定机构、脉冲发生器、阳极片和阴极片,阳极片和阴极片通过导线与脉冲发生器连接,试件固定机构包括上盖与下盖,下盖的内底面粘接有橡胶层,下盖内还开设有位于橡胶层下方的腔体,在下盖上开设有环槽,环槽的外壁粘接有弹性层,弹性层与环槽之间形成封闭的空腔,下盖内还设有连通空腔与腔体的流道,在空腔内填充有液体,在腔体内还固定有若干弹性件;测试箱的顶部为开口设置,低温箱上竖向固定有液压缸,液压缸的活塞杆底部固定有加压板。本专利中的测试装置能够模拟受压混凝土真实的服役环境,使得混凝土浸蚀性能测试结果更加准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材料性能测试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材料抗侵蚀性能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混凝土通常指以水泥为主要胶凝材料,与水、砂、石子、化学外加剂和矿物掺合料,按适当比例配合,经过均匀搅拌、密实成型及养护硬化而成的人造石材;有研究表明,混凝土材料的耐久度并没有达到预期,很多工程在未达到设计使用年限就出现各种非力学破坏,给社会生活及人身安全等都造成了不利的影响,混凝土耐久性已越来越引起各方面的广泛关注。而引起非力学破坏现象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其中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由于硫酸盐的侵蚀。由于海洋、盐湖、地下水等环境中大多含有硫酸盐,混凝土组分本身也有可能带有硫酸盐,它们在各种条件下对混凝土产生侵蚀作用,使其发生破坏。
例如碳硫硅钙石型侵蚀会导致混凝土材料泥化并丧失强度,造成混凝土结构的严重破坏,并且研究表明碳硫硅钙石型侵蚀低温环境下更容易发生,且在-5~20℃范围内时温度越低,碳硫硅钙石型侵蚀越严重。因此,需要对混凝土抗低温硫酸盐侵蚀性能进行测试,而通常混凝土在服役环境中为受压状态,因此为了更好的模拟混凝土的实际服役环境,在进行硫酸盐浸蚀性测试时,还需要试样是在加压的条件下,但目前的测试设备并不能满足这样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材料抗侵蚀性能测试装置,以解决现有的测试设备无法模拟受压混凝土真实的服役环境,使得混凝土浸蚀性能测试结果不准确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材料抗侵蚀性能测试装置,包括低温箱、测试箱、试件固定机构、脉冲发生器、阳极片和阴极片,阳极片和阴极片通过导线与脉冲发生器连接,试件固定机构包括上盖与下盖,下盖的纵向截面呈U字形,下盖的内底面粘接有橡胶层,下盖内还开设有位于橡胶层下方的腔体,在下盖的侧壁上开设有环槽,环槽的外壁粘接有弹性层,弹性层与环槽之间形成封闭的空腔,下盖内还设有若干连通空腔与腔体的流道,在空腔内填充有液体,在腔体内还固定有若干竖向设置的弹性件;测试箱的顶部为开口设置,低温箱上竖向固定有液压缸,液压缸的活塞杆底部固定有加压板。
本技术方案的技术原理和效果在于:
1、本方案中在放入混凝土试件进行测试前,测试箱内未加入硫酸盐溶液,将上盖套在混凝土试件的顶部,将下盖套在混凝土试件的底部,将试件放入测试箱内,使其位于液压缸的正下方,启动液压缸使液压缸的活塞杆向下移动,使得加压板压紧在上盖上;液压缸停止加压后,向测试箱内加入硫酸盐溶液,并使得硫酸盐溶液的液面不超出上盖的最低面,这样保证溶液不会与混凝土试件的顶部接触,后启动脉冲发生器,对混凝土试样进行加压浸蚀测试。
而在液压缸加压过程中,橡胶层向腔体内产生形变,使得腔体的体积缩小,其内填充的液体通过流道进入到空腔内,同时挤压弹性层使其向混凝土试样一侧变形,为了进一步提高密封性,混凝土试样在测试前,在相应的位置可以开设一圈凹槽,这样弹性层能够向凹槽内变形,提高下盖与试件之间的密封性,防止硫酸盐溶液与试件底面接触,使实验结果产生偏差。
2、本方案提供的测试装置能够模拟混凝土在受压状态下的服役环境,使得混凝土硫酸盐浸蚀性测试的结果更加符合混凝土实际服役环境下的结果,同时本方案中下盖的结构改进,使得硫酸盐溶液难以进入到混凝土试件的底部,以避免其与底部接触使得测试结果不准确。
进一步,所述橡胶层呈波纹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未经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63244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