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空调回风再利用节能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1632047.1 | 申请日: | 2020-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9760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8 |
发明(设计)人: | 蒙凡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兴达扬机电安装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2/00 | 分类号: | F24F12/00;F24F13/02;F24F13/30;F24F11/8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新***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空调 回风 再利用 节能 系统 | ||
本申请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空调回风再利用节能系统,包括空调装置、车间、实现空调装置出风端和车间相连通的进风管、设置在车间上的出风管、设置在出风管上的第一分流管、设置在出风管上的第二分流管、与空调装置进风端相连通且实现进气换热的换热装置,出风管内的风经过换热装置后排空,进风管、出风管、第一分流管、第二分流管上分别设置有电动调节阀,出风管上设置有抽风机,第一分流管远离出风管的一端和空调装置出风端相连通,第二分流管远离出风管的一端和空调装置进风端相连通。该空调装置,利用出风管、第一分流管、第二分流管、换热装置之间的相互配合,降低空调装置的能耗,提高热量的利用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空调回风再利用节能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许多工厂的车间都需要装配空调装置,用于确保车间内的温度、湿度、空气清洁度在规定的范围内。空调装置一方面为车间提供新风、另一方面不断的向空气外排空,并将车间内的空气置换到车间外,实现车间内外空气的交换,且空调装置在向车间内提供新风时,需要对新风进行加热或降温,并耗费很大的电能。随着人们节能减排的意识不断加强,如何减少空调装置的能耗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降低空调装置的能耗,提高热量的利用率,本申请提供一种空调回风再利用节能系统。
本申请提供一种空调回风再利用节能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空调回风再利用节能系统,包括空调装置、车间、实现空调装置出风端和车间相连通的进风管、设置在车间上的出风管、设置在出风管上的第一分流管、设置在出风管上的第二分流管、与空调装置进风端相连通且实现进气换热的换热装置,所述出风管内的风经过换热装置后排空,所述进风管、出风管、第一分流管、第二分流管上分别设置有电动调节阀,所述出风管上设置有抽风机,所述第一分流管远离出风管的一端和空调装置出风端相连通,所述第二分流管远离出风管的一端和空调装置进风端相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出风管内的风,一部分经过第一分流管重新进入车间内,还有一部分风经过第二分流管进入空调装置内,还有一部分进入换热装置内进行换热后排空,实现了热量的回收利用,并降低了空调装置的能耗,由于有一部分出风管内的风排空,并向车间内引入新的空气,不仅能够保持车间内空气的清新,减轻空调装置对空气过滤除杂的负担,提高空调装置的使用寿命。
可选的,所述换热装置包括用于将出风管出风和水进行热量交换的第一换热机构、用于将水和空调装置进风进行热量交换的第二换热机构,所述第一换热机构内的水和第二换热机构内的水进行循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出风管出风的热量传递到水中,然后由水传递到空调装置进风,水的导热系数大于空气,且水的流动比空气慢,有效的提高了热量交换的效率。
可选的,所述第一换热机构包括沿高度方向设置的第一壳体、多个固设在第一壳体内的布气板、固设在第一壳体顶部且与其相连通的排气管、固设在第一壳体底部且与其相连通的进水管、设置在进水管上的第一循环泵、固设在第一壳体顶部且与其相连通的出水管,所述布气板上开设有多个透气孔,所述出风管和第一壳体底端连通,所述进水管上设置有电动调节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出风管的出风和第一壳体内的水直接接触,并进行热量交换,提高了热量交换效率。
可选的,所述进水管和第一壳体的连接端位于布气板的下方,所述出水管和第一壳体的连接端位于布气板的上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出风管出风和水进行热量交换。
可选的,所述进水管上设置有与其连通的第一补水管,所述第一补水管上设置有电动调节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对第一壳体内的水进行补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兴达扬机电安装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兴达扬机电安装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63204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