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多种燃料的辐射管燃烧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1630755.1 | 申请日: | 2020-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4731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4 |
发明(设计)人: | 郭科宏;贾成涛;武恒;安宾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新力通热工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D14/02 | 分类号: | F23D14/02;F23D14/12;F23D14/46;F23D14/58;F23D14/6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多种 燃料 辐射 燃烧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燃气燃烧技术领域的一种用于多种燃料的辐射管燃烧装置,包括辐射管、辐射管换热装置、引射器、膨胀节连接件、点火电极、燃气烧嘴、M燃气管、N燃气集气筒、N燃气喷枪、旋流器,所述燃气烧嘴本体一端安装有M燃气管、点火电极、N燃气喷枪,所述M燃气管插入辐射管与旋流器连接,所述点火电极穿过M燃气管安装于旋流器,所述N燃气喷枪一端与N燃气集气筒连接,N燃气喷枪另一端伸至辐射管内与旋流器连接。有益效果:可以用于多种类型的燃气,既可以用于中低热值煤气也可以用于高热值煤气,也可以低热值煤气和高热值煤气同时使用,可以随时切换燃气种类;能够大量的抑制NOx的生成,且点火性能稳定。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燃气燃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多种燃料的辐射管燃烧装置。
背景技术
双换热式燃烧技术,能实现烟气余热的极限回收,具有高效节能和低污染排放等多种优点,可以解决热加工过程中低产与高耗的矛盾,是现阶段工业炉中最广泛使用的节能环保燃烧技术,该技术已经相当成熟。辐射管加热装置是在密封套管内燃烧,通过受热的套管表面以热辐射为主的形式把热量传递到被加热物体,燃烧产物不与被加热物体接触,不会造成燃烧气氛污化或者影响产品质量,炉内气氛及加热温度便于控制和调节。目前,国内外已开发了几种单种燃料的双换热辐射管燃烧装置,并投入工业窑炉应用,但在复杂工况下,依然存在如下缺点:一.该种类型双换热式燃烧器只能用于一种燃料,既不能同时使用两种不同热值的燃料,也不能在两种燃气之间随意切换,不适用复杂工况;二.该种类型双换热式燃烧器采用中心为燃气喷孔,外部为空气喷口,虽然能达到燃气和空气混合燃烧的目的,但是对气流的角度没有限制,不利于气体的充分混合,同时出口处容易出现局部高温会使辐射管内的NOx排放量大大增加;三.该种类型双换热式燃烧器只采用一级换热器,存在换热效果差,排烟温度高,烟气余热利用不充分,能源利用差等问题;四.该种类型燃烧器采用点火电极侧方点火,存在点火不稳定、不易点燃等现象。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在同一个燃烧装置上不能使用多种燃料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多种燃料的辐射管燃烧装置,实现了在同一燃烧装置上既可以使用高热值燃料实现单双换热燃烧,又可以使用低热值燃料实现双换热燃烧。
一种用于多种燃料的辐射管燃烧装置,包括辐射管、辐射管换热装置、引射器、膨胀节连接件、点火电极、燃气烧嘴、M燃气管、N燃气集气筒、N燃气喷枪、旋流器,所述辐射管一端安装有辐射管换热装置,辐射管另一端安装有燃气烧嘴本体,所述膨胀节连接件一端通过引射器与辐射管换热装置连接,膨胀节连接件另一端与燃气烧嘴连接;所述燃气烧嘴本体一端安装有M燃气管、点火电极、N燃气喷枪,所述M燃气管插入辐射管与旋流器连接,所述点火电极穿过M燃气管安装于旋流器,所述N燃气喷枪一端与N燃气集气筒连接,所述N燃气喷枪另一端伸至辐射管内与旋流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旋流器包括套管、旋流叶片和旋流盘,所述旋流盘安装于套管的外壁,所述旋流叶片均匀分布于套管内壁;所述旋流盘上设置有N燃气喷口、M燃气喷口、空气喷口,所述N燃气喷口均匀分布于M燃气喷口周围,所述空气喷口均匀分布于N燃气喷口周围;所述M燃气管与M燃气喷口连接,所述N燃气喷枪与N燃气喷口连接;所述点火电极穿过M燃气管安装于旋流器的套管。
进一步地,所述旋流叶片与套管内壁成10°-45°。
进一步地,所述旋流叶片形状为梯形或矩形。
进一步地,所述空气喷口的形状为扇形、梯形或矩形。
进一步地,所述N燃气喷枪的数量为2-8个,均匀分布于M燃气管周围。
进一步地,所述N燃气喷枪与水平中心线形成1°-10°的夹角。
进一步地,所述N燃气喷枪与水平中心线形成2°-5°夹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新力通热工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新力通热工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63075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仿生可避障大深度星际采样器及采样方法
- 下一篇:立方镜相对位姿的标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