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底部填充胶在审
申请号: | 202011626260.1 | 申请日: | 2020-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2489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30 |
发明(设计)人: | 芦璐;李刚;杨媛媛;吴厚亚;朱朋莉;孙蓉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先进电子材料国际创新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9J163/00 | 分类号: | C09J163/00;C09J11/06;C09J1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诚辉律师事务所 11430 | 代理人: | 范盈 |
地址: | 518103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底部 填充 | ||
本发明涉及胶黏剂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底部填充胶,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组分:环氧树脂15‑30份,胺固化剂8‑20份,附着力促进剂0.1‑1份,偶联剂0.1‑2份,活性稀释剂2‑8份,球型二氧化硅50‑70份。底部填充胶配方的组分中,环氧树脂和胺固化剂保证了底部填充胶的粘度,反应活性,粘接强度,耐热性等基本特性。附着力促进剂提供了底部填充胶与铜基底的粘接强度。偶联剂改善了底部填充胶的工艺特性。活性稀释剂改善了底部填充胶的工艺粘度,参与了底部填充胶的固化反应。二氧化硅填料的加入改善了底部填充胶的热膨胀系数及模量等特性。本发明通过在底部填充胶配方中引入附着力促进剂,无需对基材进行表面处理即可获得较高的粘接强度,最终提高了芯片封装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胶黏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底部填充胶。
背景技术
底部填充胶是一种应用于芯片与基板间的液体密封剂,固化后具有高模量,适配的热膨胀系数,低吸湿率,以及与芯片及基板具有良好粘接等性能。通常使用以环氧树脂为主体的底部填充胶,添加二氧化硅填料及各种助剂以实现最优性能。底部填充胶不仅可以延长焊点的疲劳寿命,还对芯片和焊点起到保护作用。
与传统焊接材料相比,铜具有导热性好,电导率高,铜柱间距小的特点,近年来广泛地被应用于高密度电子封装中。此外,一些研究发现,芯片经过回流焊之后,底部填充胶与铜柱之间开裂,从而导致芯片失效。这种开裂现象可能是底部填充胶耐热性不好,或者是底部填充胶与铜之间的粘接力较差导致的。因此,底部填充胶与铜之间的粘接力也显得尤为重要。
铜裸露在空气中,其表面会形成一层含有羟基的氧化物。这些羟基可以加强环氧和铜之间的粘接强度,但环境中的物质(如水,极性有机污染物)也会吸附在这些羟基表面,从而导致粘接强度变差。现有技术中,为了获得最佳的粘接强度,必须对铜表面进行处理以清除其表面的氧化层。常用的表面处理方法有:机械喷砂,酸刻蚀。但是这两种方法在清除铜表面氧化物的同时也产生了新的氧化物,新的氧化物在铜表面的厚度及排布可能会发生变化。此外,在倒装芯片工艺中,无法对铜柱进行表面处理以达到更好的粘接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背景技术存在的缺陷,提出一种高温下对铜粘接力良好的底部填充胶,该方法目的在于在底部填充胶配方中引入附着力促进剂,而不是对铜进行表面处理来提高粘接强度。所述的附着力促进剂为含有三嗪结构的化合物。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底部填充胶,提高了芯片封装的可靠性。
本发明所述底部填充胶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组分:环氧树脂15-30份,胺固化剂8-20份,附着力促进剂0.1-1份,偶联剂0.1-2份,活性稀释剂2-8份,球型二氧化硅50-70份;所述附着力促进剂为含有三嗪结构的化合物。其中,环氧树脂和胺固化剂决定了底部填充胶的基本特性,如粘度,反应活性,粘接强度,耐热性等。附着力促进剂提供了底部填充胶与铜基底之间的粘接强度。偶联剂改善了底部填充胶的工艺特性。活性稀释剂改善了底部填充胶的工艺粘度,并且参与了底部填充胶的固化反应。二氧化硅填料的加入改善了底部填充胶的热膨胀系数及模量等特性。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环氧树脂为双酚A环氧树脂,双酚F环氧树脂,多官能团环氧树脂,联苯型环氧树脂,萘环环氧树脂的一种或任意几种的混合物。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双酚A环氧树脂为环氧当量在170-230g/eq的一种或任意几种的混合物;所述双酚F环氧树脂为环氧当量在150-180g/eq的一种或任意几种的混合物;所述多官能团环氧树脂为对氨基苯酚环氧树脂,4,4'-二氨基二苯甲烷环氧树脂一种或任意几种的混合物;优选双酚F环氧树脂,对氨基苯酚环氧树脂,萘环环氧树脂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胺固化剂为芳香胺,改性胺的一种或任意几种的混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先进电子材料国际创新研究院,未经深圳先进电子材料国际创新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62626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