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茶叶加工的除杂装置及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625444.6 | 申请日: | 2020-12-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5783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9 |
| 发明(设计)人: | 罗琼仙;陈继伟;马玲;杨毅坚;陈红伟;陈玫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B07B4/06 | 分类号: | B07B4/06;B07B1/04;B07B9/02;B07B11/00 |
| 代理公司: | 昆明金科智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3216 | 代理人: | 杨钊霞 |
| 地址: | 666201 云南省西双***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茶叶 加工 装置 方法 | ||
1.一种茶叶加工的除杂装置,包括上端开口的进料槽(1),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槽(1)的一侧设置有沿其底边的长度方向设置且两端开口的网筒(2),所述进料槽(1)靠近所述网筒(2)一侧开设有条状出料口(11),所述网筒(2)的外壁设置有若干挂钉(21),所述网筒(2)一端的一侧设置有驱动电机(3),所述驱动电机(3)的动力输出轴连接有驱动齿轮(31),所述网筒(2)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驱动齿轮(31)相啮合的齿轮环(22);
所述网筒(2)内设置有多个开口朝向其内壁且不随其转动的条状吸尘槽(5),所述条状吸尘槽(5)于所述网筒(2)内的下半部沿其圆周分布,且第一个条状吸尘槽(5)正对所述条状出料口(11),每一条状吸尘槽(5)的底部均通过吸管(61)连通有抽气泵(6),每一条状吸尘槽(5)的底部均设置有过滤布(51);
所述网筒(2)下方远离所述进料槽(1)处设置有上端开口的第一接尘槽(8),所述进料槽(1)的下端向所述网筒(2)方向斜向下设置有筛网(9),所述筛网(9)的正下方设置有上端开口的第二接尘槽(91),所述筛网(9)的底部向远离所述第二接尘槽(91)方向设置有上端开口的接料槽(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叶加工的除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筒(2)的一端设置有伸入其内部的吸尘槽安装架(7),所述吸尘槽安装架(7)设置有多个与所述条状吸尘槽(5)一一对应的安装槽口(71),每一安装槽口(71)的内壁均开设有限位滑槽(72),每一条状吸尘槽(5)的外壁均设置有与对应限位滑槽(72)相配合的限位滑条(5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叶加工的除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筒(2)的两端均设置有转动连接器(4),每一转动连接器(4)均包括基座(41)、与所述基座(41)连接且伸入所述网筒(2)内部上端的弧形支架(42),每一弧形支架(42)均连接有上端开口的弧形槽(43),每一弧形槽(43)内部均设置有若干润滑滚轴(44)。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茶叶加工的除杂装置进行茶叶除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待除杂的茶叶投入到进料槽(1)内;
S2、所述网筒(2)低速转动,所述抽气泵(6)工作将使所述条状吸尘槽(5)产生吸力,并且逐渐远离所述进料槽(1)的所述条状吸尘槽(5)的吸力逐渐减小,茶叶从条状出料口(11)被第一个条状吸尘槽(5)吸出随网筒(2)转动,网筒(2)上的挂钉(21)勾住茶叶中的毛发、细绳,使之缠绕在网筒(2)上,转动过程中茶叶感受到的吸力逐渐减小直至茶叶掉落在筛网(9)上,较轻的枯叶杂质则会继续被吸住向后转动,直至由于吸力太小掉落到第一接尘槽(8)内;
S3、掉落的茶叶在筛网(9)上向下滚动到接料槽(10)内,颗粒杂质则穿过筛网(9)掉落到第二接尘槽(91)内,完成一次茶叶的除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未经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625444.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