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红外光反射隔热COC塑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011624500.4 | 申请日: | 2020-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1248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5 |
发明(设计)人: | 李骏;朱琪敏;汤小苏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诺莘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45/00 | 分类号: | C08L45/00;C08K13/02;C08K3/013;C08K3/22;C08K5/134;C08K5/526;C08K5/3475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4 | 代理人: | 胡红娟 |
地址: | 311400 浙江省杭州市富阳***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红外光 反射 隔热 coc 塑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红外光反射隔热COC塑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COC塑料的原料组成包括:COC 50wt%~99.5wt%,红外反射剂0.5wt%~50wt%,抗氧剂0~1wt%,UV稳定剂0~1wt%,二氧化钛0~10wt%;红外反射剂包括颜料蓝28、颜料蓝36、颜料绿50、颜料绿60、颜料黄53、颜料棕24、颜料棕33、颜料黄164、颜料绿17、颜料棕29、颜料黑30、颜料紫16、颜料紫14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制备方法:将原料按配比混匀后通过主喂料口加入双螺杆挤出机进行挤出,得到红外光反射隔热COC塑料。该COC塑料应用于包装材料时可防止被包装物品因快速升温而变质,特别适用于包装温度敏感的成分、原料等产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COC塑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红外光反射隔热COC塑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作为一种多功能包装材料,环烯烃共聚物(COC)树脂以其水蒸气阻隔性等优良特性而被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然而红外光可以穿透普通COC树脂,太阳辐射会导致包装物品快速升温而变质。
红外反射隔热技术一般被应用在涂料上,但是对于包装材料来说,涂料涂层涉及到二次加工,会增加工时和成本。因此红外反射改性COC树脂作为包装材料,可以避免二次加工,节省工时,节约成本。
下列是一些既有红外反射塑料发明。
中国专利文献CN 104177685 A提供了一种包含铁铬氧化物作为红外反射剂的黑色尼龙6塑料,但是仅包含一种红外反射剂,含量仅限制在0.5-1.5%。树脂仅包含尼龙6,颜色仅为黑色和灰色。
中国专利文献CN 100564442 C提供了一种包含红外反射金属氧化物作为颜料着色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塑料。但是树脂仅包含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无机颜料仅涉及颜料绿50(钴钛铁矿绿色尖晶石)、颜料绿17(氧化铬)、颜料棕29(氧化铬铁)、颜料棕35(亚铬酸铁棕色尖晶石)、颜料黑30(亚铬酸镍铁黑色尖晶石)。
中国专利文献CN 105008446 A发明了一种含红外反射颜料及稳定剂的聚碳酸酯塑料配方,旨在实现红外反射的同时提高熔体稳定性。红外反射颜料仅包含颜料棕29(氧化铬铁),颜料绿50(钴钛铁矿绿色尖晶石),颜料蓝28(铝酸钴蓝尖晶石),颜料蓝36(亚铬酸钴蓝尖晶石),氧化铬绿铬绿-黑-赤铁矿。含量仅限制在0.35%-4%。应用领域包括建筑物、机动车和轨道车辆。
在现有技术中,红外反射剂的选择比较有限,而且红外反射改性COC还没有被涉及。
目前,现有技术普遍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1、尚未有红外隔热的COC塑料;
2、现有的红外反射塑料配色空间比较狭窄,仅能实现绿色,蓝色,棕色,黑色,灰色等色相,不能实现紫色,黄色等颜色。
3、红外反射颜料虽然可以反射红外线实现隔热,但是不能阻止紫外光造成塑料的降解。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以及本领域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红外光反射隔热COC塑料,可用作包装材料提供更好的隔热功能,并且扩大了红外反射剂的选择范围,使得红外反射可以包含更大的配色空间,产品颜色更为丰富多样,适合各种需求和应用场景。
一种红外光反射隔热COC塑料,原料组成包括:
所述红外反射剂包括颜料蓝28、颜料蓝36、颜料绿50、颜料绿60、颜料黄53、颜料棕24、颜料棕33、颜料黄164、颜料绿17、颜料棕29、颜料黑30、颜料紫16、颜料紫14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的红外光反射隔热COC塑料中,二氧化钛由于其白色特性一方面可用于调节产品颜色,另一方面也可起到一定的红外光反射隔热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诺莘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杭州诺莘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62450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