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有活动螺母的U型卡扣及固定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622497.2 | 申请日: | 2020-12-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4661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8 |
| 发明(设计)人: | 刘志恩;袁金呈;刘惟伊;张帆;谢苗;陈弯;卢炽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B23K37/04 | 分类号: | B23K37/04;B23K37/00 |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胡琳萍 |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有 活动 螺母 型卡扣 固定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板件连接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带有活动螺母的U型卡扣及固定方法,活动螺母为爪形螺母,锁紧爪之间的梯形连接角底板上设置突出状螺纹孔;U型卡扣底部的水平卡边底板上设置定位凸台;上部卡边的底板上设置连接通孔和至少两处活动螺母限位卡槽;各活动螺母限位卡槽均设置斜边卡槽卡置梯形连接角。U型卡扣通过定位凸台和连接角钢的定位孔相连。大型板件及连接角钢上与U型卡扣相连接形成大型板件上一个定位孔的连接系统。根据需要设置多个该连接系统。由此降低了活动螺栓连接所需的定位精度,由此实现了大型板件的固定和方便的拆装性能。该连接方式结构简单、加工方便、耐用可靠、对板件及螺栓孔的加工精度要求低且可多次循环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板件连接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带有活动螺母的U型卡扣及固定方法,主要应用于需经常拆卸的大型板件固定连接。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一体化大型板件的应用越来越多,大型板件的连接固定成为现在需要进行解决的难题之一。大型板件的连接主要分为两种连接,分别是固定连接和活动连接。固定连接主要是采用螺栓连接、铆钉连接和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方式的操作比较麻烦,并且板件上孔位的加工精度需要很高,除此之外还不便于拆卸之后的再次安装。
同时由于大型板件上的连接孔位众多,如果采用普通的螺栓连接的方式,势必要在连接角钢上焊上螺母,这一方面焊接会导致连接角钢发生变形,从而使得孔位发生错乱,而且加工难度大。另一方面,大型板件的固定需要大量的螺栓连接,如此众多的螺栓进行连接时,按照传统的方式,采用焊接在连接角钢上的固定螺母进行连接,会对螺母的焊接精度要求十分高。
活动连接的方式现在主要是采用承插式连接,目前的承插式连接技术一般都是采用方轴进行固定,安装之后存在较大的间隙,在运动时,容易发出异响,甚至于存在板件脱落的危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的大型板件连接固定技术的不足,大型板件上的螺栓连接孔的加工精度要求高,直接在连接角钢上焊接螺母导致连接角钢变形,焊接精度要求高等难题,提供一种带有活动螺母的U型卡扣及固定方法,用在大型板件的连接固定上,解决了大型板件的螺栓固定以及螺栓孔定位精度难以保证的问题,其具有结构简单、加工方便、耐用可靠、对板件及螺栓孔的加工精度要求低且可多次循环使用的优点。
为此,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带有活动螺母的U型卡扣(5),其特征在于包括活动螺母(5.1)和U型卡扣(5.2);活动螺母(5.1)为设置锁紧爪的爪形螺母,锁紧爪之间由梯形连接角(5.1.1)连接,梯形连接角(5.1.1)之间爪形螺母底板上设置突出状螺纹孔(5.1.2),各锁紧爪的爪片均朝向突出状螺纹孔(5.1.2)的方向设置;U型卡扣(5.2)为具有两个卡边的弹性U型夹(5.2.1),底部的水平卡边底板上设置往上凸出的通孔状定位凸台(5.2.5);上部卡边的底板上设置与定位凸台(5.2.5)的通孔对应的连接通孔(5.2.2),且在连接通孔(5.2.2)的外围呈包纳状设置由上部卡边底板往上凸起的至少两处活动螺母限位卡槽(5.2.3);各活动螺母限位卡槽(5.2.3)均设置斜边卡槽(5.2.4)用于卡置梯形连接角(5.1.1)的外侧边。
进一步的,活动螺母限位卡槽(5.2.3)相对称设置在连接通孔(5.2.2)的两侧。
进一步的,各活动螺母限位卡槽(5.2.3)上斜边卡槽(5.2.4)的两侧斜角角度均略大于梯形连接角(5.1.1)的的斜角,使得卡置梯形连接角(5.1.1)能够存在一定的活动范围。
进一步的,上部卡边底板至少在活动螺母限位卡槽(5.2.3)的包纳范围内为平板,而在与底部的水平卡边连接处呈现内扣夹合状以形成弹性夹扣结构。
进一步的,两活动螺母限位卡槽(5.2.3)内壁之间的间距略大于或等于活动螺母两个梯形连接角(5.1.1)的外侧边之间间距。
进一步的,定位凸台为圆柱形凸台,圆柱形凸台的外径略小于或等于突出状螺纹孔的内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理工大学,未经武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62249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