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硬质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622211.0 | 申请日: | 2020-12-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5318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8 |
| 发明(设计)人: | 赖林;刘槟赫;张颢;曾珂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洲硬质合金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2C29/08 | 分类号: | C22C29/08;C22C1/05;B22F9/04;B22F3/02;B22F3/14;B22F3/24;B22F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聿宏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72 | 代理人: | 吴大建;雷月 |
| 地址: | 412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硬质合金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硬质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硬质合金的制备原料包括碳化钨、粘结剂、添加剂和成型剂,以碳化钨、粘结剂和添加剂的总重量计,碳化钨的用量为89wt%~94.5wt%,其中,碳化钨包括粗晶碳化钨和中粗晶碳化钨,以碳化钨的总重量计,粗晶碳化钨的含量为65wt%~85wt%;粗晶碳化钨的费氏粒度为16μm~26μm,中粗晶碳化钨的费氏粒度为2μm~10μm。采用本发明的硬质合金进而制备的路面铣刨刀头,所述刀头的断裂韧性、耐磨性和抗热疲劳性均得到了明显改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材料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硬质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硬质合金由于其较高的耐磨性能、导热性能和良好的韧性,被广泛应用于矿用及工程领域。硬质合金是路面铣刨刀具的关键材料,其性能决定了铣刨刀具的服役性能及使用寿命。作为铣刨刀具前端的硬质合金的主要失效形式除了磨损外,还包括由裂纹引起的龟裂、破碎和局部剥落,主要是由于路面铣刨的作业工况条件较为恶劣,合金需要承受反复冲击、冷热交替和磨粒磨损,因此路面铣刨工具对硬质合金硬度、耐磨性、热疲劳性能、冲击疲劳等方面的性能要求更为严苛。随着市政路面养护的日益现代化,对硬质合金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改善硬质合金的断裂韧性、耐磨性及抗热疲劳性,避免因碎齿、过快磨损、热疲劳而提前失效的问题,减少最终用户设备停机检查、更换铣刨齿的频率,从而有效提高最终用户生产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常规方法通过调节WC的晶粒尺寸及粘结剂含量来平衡硬质合金的硬度与韧性,从而满足不同工作条件对材料性能的要求,但是往往顾此失彼,难以实现性能之间良好的平衡。此外路面铣刨工况下合金发生磨粒磨损较为严重,且铣刨作业时硬质合金工作尖端温度可达到400℃,在此温度下粘结剂非常容易发生晶型转变,硬度下降,导致粘结剂首先被磨损,进而导致硬质相发生剥落或破碎,工具的整体性能下降,常规的WC-Co组合难以找到兼顾各方面性能的有效方案。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硬质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及上述硬质合金在路面铣刨中的应用。采用本发明的硬质合金进而制备的路面铣刨刀头,所述刀头的断裂韧性、耐磨性和抗热疲劳性均得到了明显改善。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硬质合金,其制备原料包括碳化钨、粘结剂、添加剂和成型剂,以碳化钨、粘结剂和添加剂的总重量计,碳化钨的用量为89wt%~94.5wt%,其中,碳化钨包括粗晶碳化钨和中粗晶碳化钨,以碳化钨的总重量计,粗晶碳化钨的含量为65wt%~85wt%;粗晶碳化钨的费氏粒度为16μm~26μm,中粗晶碳化钨的费氏粒度为2μm~10μm。
本发明中,所述粗晶碳化钨和中粗晶碳化钨的判断标准或判断方法为:费氏粒度介于2μm~10μm之间为中粗晶碳化钨,费氏粒度大于10μm为粗晶碳化钨。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硬质合金的一些优选实施方式,以碳化钨、粘结剂和添加剂的总重量计,所述粘结剂的用量5wt%~8wt%,添加剂的用量为0.5wt%~3.0wt%。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硬质合金的一些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添加剂与粘结剂的重量比不大于0.1,优选为0.001~0.1。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硬质合金的一些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粘结剂为钴,例如钴粉等。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硬质合金的一些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添加剂含有W、Nb、Re和Si中的一种或多种元素,优选所述添加剂为钨粉、铌粉、铼粉和硅粉中的一种或多种。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硬质合金的一些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成型剂为PEG2000以及任选的石蜡,优选石蜡和PEG2000的重量比为(0~2):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洲硬质合金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株洲硬质合金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62221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点阵薄膜生产工艺及设备
- 下一篇:卫星的数据传输参数优化方法、装置及通信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