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碳纤维增强型的PEEK材料及其制备设备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621421.8 | 申请日: | 2020-12-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2934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5 |
| 发明(设计)人: | 史丽娟;孙攀;卢临杭;潘理超;蔡超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亨博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9C70/50 | 分类号: | B29C70/50;B29C70/54 |
| 代理公司: | 镇江基德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06 | 代理人: | 邓月芳 |
| 地址: | 2123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碳纤维 增强 peek 材料 及其 制备 设备 | ||
1.一种基于碳纤维增强型的PEEK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碳纤维增强层、第一基体层和第二基体层,所述的碳纤维增强层由若干碳纤维纱线构成,所述的第一基体层覆盖于碳纤维增强层的正反两面,所述的第二基体层覆盖于覆盖于第一基体层上,第一基体层为耐磨性PEEK树脂粉末经烘烤加热附着于碳纤维纱线上,第二基体层为耐磨性PEEK树脂经熔融浸渍覆盖于第一基体层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碳纤维增强型的PEEK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耐磨性PEEK树脂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PEEK45-65份、聚四氟乙烯10-15份、石墨烯表面接枝碳化硅15-25份、抗氧剂0.05-0.8份;
所述石墨烯表面接枝碳化硅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纳米碳化硅加入到溶剂中,然后加入适量硅烷偶联剂,氮气氛条件下,升温至80-90℃保温搅拌6-8h,过滤干燥得到硅烷改性碳化硅;其中,纳米碳化硅和硅烷偶联剂的质量比为1:(0.05-0.15);
(2)将硅氧烷改性碳化硅和适量石墨烯加入到溶剂中,超声20-40min获得混合均匀的混悬液,通过尼龙膜真空过滤,干燥后得到所述石墨烯表面接枝碳化硅;其中,硅氧烷改性碳化硅和石墨烯的质量比为1:(0.25-0.6);
所述溶剂为甲基呲咯烷酮和二甲苯以质量比1:1混合的溶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碳纤维增强型的PEEK材料的制备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纱架、集纱板、展纱辊、粉料槽、热烘机、熔融浸渍模块、三辊压光机、冷却牵引机、冷却池和收卷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碳纤维增强型的PEEK材料的制备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纱架与集纱板之间设有张力测量辊,所述的张力测量辊通过曲柄摆臂与角度定位轴相连接,所述的角度定位轴与纱架转动连接,角度定位轴的后端连接至一个角度传感器的轴心,所述角度传感器的壳体通过传感器支架安装于纱架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碳纤维增强型的PEEK材料的制备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展纱辊为电加热展纱辊,所述的电加热展纱辊与轴温控制器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碳纤维增强型的PEEK材料的制备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粉料槽设于粉末浸渍箱内,粉料槽的底端通过进气管伸出静电驻极箱并与风机相连接,粉末浸渍箱的顶部设有回收管,所述的回收管与脉冲粉尘过滤器相连接,所述脉冲粉尘过滤器的粉尘出口与变频风机的进风口相连接,所述变频风机的出风口连接有两个静电喷涂枪,所述的静电喷涂枪设于粉末浸渍箱内,两个静电喷涂枪设于粉末浸渍箱内碳纤维纱线临近出口处,且两个静电喷涂枪分别位于碳纤维纱线的上方和下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碳纤维增强型的PEEK材料的制备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粉料槽通过中间隔板分隔为若干子粉料槽,所述的子粉料槽均通过子进气管与进气管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碳纤维增强型的PEEK材料的制备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熔融浸渍模块包括造粒机、单螺杆挤出机、熔体泵和浸渍模具,所述的单螺杆挤出机的物料出口通过熔体泵输送至浸渍模具。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基于碳纤维增强型的PEEK材料的制备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浸渍模具由两个楔形单体组成,楔形单体的尖端为浸渍口,所述的浸渍口分别位于碳纤维纱线的两侧。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基于碳纤维增强型的PEEK材料的制备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熔体泵包括主动轴和从动轴,所述的主动轴和从动轴上均套设有泵齿轮,泵齿轮设于泵体内,主动轴和从动轴均通过滑动轴承与泵体转动连接,泵体的两端分别设有前端板和后端板,主动轴从前端板上预设的轴孔穿出,前端板与螺旋密封函相连接,所述的螺旋密封函的内壁设有螺旋密封槽,所述的螺旋密封槽的槽向与主动轴运转方向相反,主动轴的外端套设有压盖,所述的压盖与螺旋密封函相连接;所述的螺旋密封函与压盖之间设有油封函,所述的油封函与主动轴之间设有石墨密封圈和油液密封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亨博复合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亨博复合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621421.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压力维持系统智能控制方法
- 下一篇:一种多功能传感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