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级电容器启动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621235.4 | 申请日: | 2020-12-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3294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6 |
| 发明(设计)人: | 乔凯;米海珍;余为俊;李向东;冯志朝;李磊杰;王艳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中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2N11/00 | 分类号: | F02N11/00;F02N11/08;H01G9/26 |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 地址: | 315112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超级 电容器 启动 装置 及其 控制 方法 | ||
1.一种超级电容器启动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蓄电池(1)、DC/DC模块(2)和超级电容器(3),超级电容器的输出端连接有内燃机(4)启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启动装置还包括
双向电子开关(5),双向电子开关的一端与蓄电池的正极相连,双向电子开关的另一端与超级电容器的正极相连;
控制模块(6),采集蓄电池与超级电容器的电压、电流和温度信息,控制双向电子开关和DC/DC模块的通断以及双向电子开关的导通方向;
所述的双向电子开关(5)包括带保护二极管的N沟道MOS管Q1和带保护二极管的N沟道MOS管Q2;MOS管Q1的漏极连接蓄电池的正极,MOS管Q1的源极连接MOS管Q2的源极,MOS管Q2的漏极连接超级电容器,MOS管Q1的栅极和MOS管Q2的栅极分别连接控制模块(6)的第一开关控制端和第二开关控制端;
MOS管Q1为充电方向开关;MOS管Q2为放电方向开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级电容器启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超级电容器(3)包括若干串联的电容组;电容组为两个并联的电容单体,每个电容组均并联有一个均衡电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级电容器启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模块(6)包括
第一开关控制回路,检测双向电子开关(5)处超级电容器(3)的充电电流,控制双向电子开关充电方向的导通或断开;
第二开关控制回路,检测双向电子开关处超级电容器的放电电流,控制双向电子开关放电方向的导通或断开;
充电控制回路,根据蓄电池(1)电压的过压、欠压判断,超级电容器的过温判断,超级电容器的单体过压判断以及第一开关控制回路的输出,控制DC/DC模块(2)的工作或待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超级电容器启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第一开关控制回路包括比较器U1、比较器U2、比较器U4、单稳态触发器U9、非门U6和与门U12;
比较器U1的反相端输入蓄电池的电压信号,比较器U1的同相端输入超级电容器输出电压经过电压源vd2后的电压信号,比较器U1的输出端连接单稳态触发器U9的复位端;
比较器U4的同相端输入双向电子开关处的充电电流,比较器U4的反相端输入充电电流阈值,比较器U4的输出端连接单稳态触发器U9的脉冲输入端;单稳态触发器U9的输出端连接与门U12的第一输入端;
比较器U2的反相端输入蓄电池的电压信号,比较器U2的同相端输入超级电容器输出电压经过电压源vd1后的电压信号,比较器U2的输出端连接与门U12第二输入端;
非门U6的输入端输入超级电容器中单体过压信号,非门U6的输出端连接与门U12的第三输入端;与门U12的输出端为第一开关控制端;
所述的第二开关控制回路包括比较器U5、单稳态触发器U10和与门U13;
比较器U5的同相端输入双向电子开关处的放电电流,比较器U5的反相端输入放电电流阈值,比较器U5的输出端连接单稳态触发器U10的脉冲输入端;单稳态触发器U10的输出端连接与门U13的第一输入端;非门U6的输出端连接与门U13的第二输入端,与门U13的输出端为第二开关控制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超级电容器启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充电控制回路包括比较器U7、比较器U8、比较器U3和与门U11;
比较器U7的反相端输入蓄电池的电压信号,比较器U7的同相端输入过压阈值;比较器U7的输出端连接与门U11的第一输入端;
比较器U8的反相端输入蓄电池的电压信号,比较器U8的同相端输入欠压阈值;比较器U8的输出端取反后和与门U11的第二输入端连接;
比较器U3的同相端输入超级电容器温度信号,比较器U3的反相端输入温度阈值;比较器U3的输出端取反后和与门U11的第三输入端连接;
非门U6和与门U11的第四输入端连接;与门U12的输出端取反后和与门U11的第五输入端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中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宁波中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621235.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氟碳膜复合防水卷材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自动排书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