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食甲酸和CO2 有效
申请号: | 202011618929.2 | 申请日: | 2020-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8118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10 |
发明(设计)人: | 方真;沙冲;张荣;俞洋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21 | 分类号: | C12N1/21;C12N15/52;C12N15/53;C12N15/60;C12N15/70;C12N15/66;C12R1/1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01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甲酸 co base sub | ||
1.一种具有食甲酸和CO2自养能力的重组大肠杆菌,其特征在于,所述重组大肠杆菌导入了外源的甲酸同化酶基因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组大肠杆菌,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甲酸同化酶基因簇
所述的甲酸脱氢酶基因
所述的甘氨酸裂解酶复合体基因
3.权利要求1或2任一项所述重组大肠杆菌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构建具有甲酸同化功能的模块化质粒pM6tac-fhs-fchA-folD;
构建具有CO2同化功能的模块化质粒pACYC-EcgcvTHP-CbFDH1;
构建具有食甲酸和CO2自养能力的重组大肠杆菌:
将构建的具有甲酸同化功能的模块化质粒和具有CO2同化功能的模块化质粒,电击转化导入大肠杆菌,氨苄霉素和氯霉素双抗性平板培养获得重组大肠杆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构建具有甲酸同化功能的模块化质粒pM6tac-fhs-fchA-folD的方法如下:
(1)以质粒pETDuet-1为基本骨架,替换T7启动子为tac启动子,并在所述tac启动子前面引入酶切位点AvrII,在T7终止子前后分别引入酶切位点SpeI和NheI,得到模块化质粒的底盘pM6tac;
(2)分别克隆甲酸同化酶基因簇的基因组序列中的fhs、fchA、folD基因片段,酶切后分别连接至pM6tac质粒,得到3个重组质粒;
(3)通过不同酶切位点的互补与消除,通过对所述得到的3个重组质粒酶切、连接,将三个携带tac启动子的甲酸同化酶基因fhs、fchA、folD连续堆砌在底盘质粒pM6tac上,从而获得具有甲酸同化功能的模块化质粒pM6tac-fhs-fchA-folD。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质粒pM6tac基因序列如SEQID NO.4所示。
6. 权利要求4所述方法得到的具有甲酸同化功能的模块化质粒pM6tac-fhs-fchA-folD,所述模块化质粒的序列如SEQ ID NO.5所示。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构建具有CO2同化功能的模块化质粒pACYC-EcgcvTHP-CbFDH1的方法如下:
以质粒pACYCDuet-1为底盘质粒,在所述质粒其中一个多克隆位点插入EcgcvTHP基因序列,得到质粒pACYC-EcgcvTHP;在所述质粒另一个多克隆位点插入CbFDH1基因序列,得到质粒pACYC-CbFHD1;分别对质粒pACYC-EcgcvTHP和质粒pACYC-CbFHD1进行双酶切,回收线性质粒片段pACYC-CbFHD1和基因片段
8. 权利要求7所述方法得到的具有CO2同化功能的模块化质粒pACYC-EcgcvTHP-CbFDH1,所述模块化质粒的序列如SEQ ID NO.6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618929.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以稳固路桥连接的伸缩缝结构
- 下一篇:一种新型香菇菌糠肥料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