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稻田内小龙虾育养分区养殖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618090.2 | 申请日: | 2020-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1544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30 |
发明(设计)人: | 伍代勇;税典章;苏伟;魏飞;韦雪刚;曾凡明;邵彩梅;封伟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禾丰牧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61/59 | 分类号: | A01K61/59;A01K63/00;A23K10/22;A23K10/30;A23K50/80 |
代理公司: | 北京瑞盛铭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17 | 代理人: | 汪鹏 |
地址: | 110164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稻田 小龙虾 养分 养殖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稻田内小龙虾育养分区养殖系统及方法,育养分区养殖系统包括稻田及设置于稻田四周的环沟,环沟两侧设置为内坡和外坡,内坡内侧设置有养殖平台,其中在养殖平台搭建围网将其分割为大平台和小平台,外坡设置防逃网、进水口、排水口,于大平台、小平台中种植有伊乐藻;养殖方法具体包括:稻田选择、水位管理、投喂管理、水质管理、放苗与起捕。本发明通过对小龙虾进行分区育养,可实现育苗和成虾养殖的分区管理,保证营养管理精准性及投喂的合理性;对小龙虾的养殖方法进行改进,可以控制成虾养殖区域的苗种的大小和数量,合理控制养殖密度,提高小龙虾生长速度,提高出虾的规格及比例,可充分利用秋冬季养殖季节,节约养殖时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稻田内小龙虾育养分区养殖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稻田养殖小龙虾是目前一种主要的小龙虾养殖模式,以稻田为生态系统的“小龙虾-水稻”连作模式是我国“稻渔综合种养”的最主导模式,当前此模式的面积占到全国小龙虾养殖面积的70%以上。
但是传统稻虾养殖存在以下问题:
稻虾养殖往往都采用自繁自养的形式,由于小龙虾的繁殖习性,稻田中种虾报卵和虾苗孵化时间不一致,稻田中存在不同大小的小龙虾,给饲料筛选带来了难题,很难实现精准营养和合理投喂;
传统稻虾养殖也不会对稻田、环沟等进行清塘处理,多年养殖以后稻田中小龙虾的存塘数量并不准确,对饲料投喂量很难预估;在养殖高峰期,往往出现养殖密度过大的情况,导致小龙虾生长速度变慢,存塘小龙虾规格小,商品价值低,售价低,收益低;密度的增加,也使池塘管理难度增加,疾病爆发的风险增加;密度不可控也导致整体养殖时间长,耽误小龙虾的养殖季节;
传统稻虾模式,冬季养殖过程水温低,上水后需要对整个稻田进行水质和饲料投喂管理,肥水困难,投喂分散,投入成本大。
公开号为CN110367162A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稻田小龙虾育养分离的养殖方法,其通过采用育养分离的养殖模式,育苗区进行虾苗培育,为养成区提供虾苗;养成区通过精准投放、密度控制可控化生产,但是仍然会出现小龙虾存塘数量不明确、冬季肥水困难等问题。
公开号为CN111789057A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虾稻连作模式下小龙虾健康高效养殖系统及方法,其包括田面成虾养殖区、内埂、虾苗沟、外埂和廊道,通过水位管控以及分批次捕捞实现虾苗与成虾的养殖,但是仍然会出现小龙虾存塘数量不明确、冬季肥水困难等问题。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情况,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稻田内小龙虾育养分区养殖系统及方法,可实现育苗和成虾养殖的分区管理,实现虾苗和成虾的精准营养与合理投喂;可控制成虾养殖区域的苗种的大小和数量,通过合理控制养殖密度,提高小龙虾生长速度,提高出虾的规格及比例;并可降低冬季水质管理难度;并可充分利用秋冬季养殖季节,节约养殖时间。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稻田内小龙虾育养分区养殖系统,包括稻田及设置于稻田内内侧四周的环沟;
进一步地,所述环沟两侧壁分别设置为倾斜的内坡和外坡,且外坡高于内坡;
进一步地,所述环沟内坡内侧设置有养殖平台,养殖平台的高度高于环沟,所述养殖平台上设置有围网,所述围网首位相接,将整个养殖平台分割为大平台和小平台,以此实现了育养分区的功能,其中围网以内为大平台,围网与环沟之间为小平台,所述大平台为成虾养殖区,小平台和环沟组成虾苗养殖区;
进一步地,所述环沟外坡上方设置有防逃网,防逃网底部设置有进水口与出水口将环沟与稻田外部空间连通,且进水口与出水口呈对角线布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禾丰牧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辽宁禾丰牧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61809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