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小管径顶管施工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613446.3 | 申请日: | 2020-12-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9652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7 |
| 发明(设计)人: | 余德忠;宋昌永;唐斌;李其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陆建筑特种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L1/028 | 分类号: | F16L1/028;F16L1/0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10012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小管径顶管 施工 结构 | ||
本申请涉及一种小管径顶管施工结构,设置于基坑内,基坑一侧预先开设有若干依次排布的导向孔,所述基坑相对的另一侧浇筑形成反力墙,反力墙的长度平行若干导向孔的分布方向,所述基坑的坑底上浇筑混凝土形成垫层。其包括若干连接于垫层上的滑移轨道、若干滑移连接于滑移轨道上的导向轨道以及每一导向轨道上用于将管道顶推远离反力墙的顶管部件,若干所述滑移轨道均平行反力墙的长度方向分布,所述导向轨道与滑移轨道交错设置并且抵接于滑移轨道的顶端。本申请具有便于移动导向轨道以及导向轨道上的顶管部件,从而便于顶推基坑内多根管道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顶管施工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小管径顶管施工结构。
背景技术
顶管施工就是非开挖施工方法,是一种不开挖或者少开挖的管道埋设施工技术。顶管法施工就是在工作坑内借助于顶进设备产生的顶力,克服管道与周围土壤的摩擦力,将管道按设计的坡度顶入土中,并将土方运走。
现有顶管施工中,由于所顶推管道的横截面尺寸较大,如宽为7m,高位3.5m的矩形管道,通常是一个基坑对应顶推一根管道。基坑一侧对应所顶推方向先设置导向孔,而相对的另一侧浇筑用于顶管设备启动时提供反作用力的反力墙,
但是当顶推横截面尺寸较小的管道且管道呈联排分布时,如外侧壁直径为0.335m的圆管,因此需将所有顶推的位置均挖掘出后,依次顶推管道。
在一根管道顶推完成后,顶推另一根管道前,需要将原有的顶推设备以及轨道拆卸后,吊装至合适位置,重新定位轨道,然后在轨道上安装顶推设备。而当面对基坑内需要顶推多根管道时,重复拆卸、定位、安装导轨以及顶推设备的方式较为繁琐、不便。
发明内容
为了顶推多根小管径管道,本申请提供一种小管径顶管施工结构。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小管径顶管施工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小管径顶管施工结构,设置于基坑内,基坑一侧预先开设有若干依次排布的导向孔,所述基坑相对的另一侧浇筑形成反力墙,反力墙的长度平行若干导向孔的分布方向,所述基坑的坑底上浇筑混凝土形成垫层。其包括若干连接于垫层上的滑移轨道、若干滑移连接于滑移轨道上的导向轨道以及每一导向轨道上用于将管道顶推远离反力墙的顶管部件,若干所述滑移轨道均平行反力墙的长度方向分布,所述导向轨道与滑移轨道交错设置并且抵接于滑移轨道的顶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顶推完成一根管道时,现场人员驱动导向轨道和顶管部件整体在滑移轨道上移动。相较于现有的拆卸、吊装、定位再安装轨道和顶推设备的方式,本申请节约了拆卸、吊装以及再安装导向轨道和顶管部件的步骤,从而便于现场人员顶推多根小管径的管道。
可选的,所述滑移轨道与垫层之间存在间隙,所述滑移轨道与垫层之间连接有用于支撑的连接柱,所述垫层上位于滑移轨道的一端还开设有置换池,所述置换池和垫层上部空间形成泥浆池,所述连接柱的顶端高于泥浆池,所述连接柱的底端连接于垫层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基坑内开设置换池用于配置泥浆,泥浆的液位高度高度垫层且低于连接柱顶端形成泥浆池,使得基坑坑底为泥浆池,相较于现有通常为基坑一侧开设泥浆池的方式,能缩短泥浆运输成本。连接柱用于支撑滑移轨道,减少滑移轨道被泥浆淹没腐蚀的概率。
可选的,所述滑移轨道均包括两沿基坑宽度方向平行排布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包括抵接于连接柱上的第一板件和固定连接于第一板件远离另一支撑板的第二板件,两所述第二板件相向的两侧与支撑柱顶端径向的两端相抵;位于同一滑移轨道上的两支撑板之间还连接有用于拉结两支撑板的连接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移轨道的两支撑板通过连接杆连接形成整体,支撑板均通过第一板件抵接于连接柱上,而两第二板件分别与连接柱的顶端径向的两端贴合,从而使得两第二板件受到连接柱的约束,提高滑移轨道的稳定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陆建筑特种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大陆建筑特种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61344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