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显示面板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612389.7 | 申请日: | 2020-12-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0294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4 |
| 发明(设计)人: | 张伟基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L33/48 | 分类号: | H01L33/48;H01L25/075;H01F27/28;H01F7/20 |
| 代理公司: | 深圳紫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570 | 代理人: | 吕姝娟 |
| 地址: | 518132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显示 面板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背板和发光元件,所述背板的一侧表面设有多个接收位置,所述背板的膜层中对应每个所述接收位置下方形成有电磁线圈;所述发光元件具有出光面和远离所述出光面的安装面,所述安装面形成有一层磁性材料层;所述接收位置的电磁线圈通电后将所述发光元件吸附安装于所述接收位置。通过控制电磁线圈的电源通断可以实现对发光元件吸附安装,能够高效率地完成发光元件的巨量转移,降低制造成本同时提高产品良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发光二极管(LED)显示面板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不仅包括传统的户外显示场景,也开始应用于室内公共场所,潜在应用还包含穿戴式装置、手机、电视、车载面板、头戴式显示器、显示面板等。在性能上,与液晶显示装置(LCD)或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比较,微发光二极管(Micro LED)几乎无懈可击,未来很有可能成为显示的主流。
目前需要解决的是微发光二极管量产时的巨量转移技术难题和成本问题,巨量转移制程的良率需要达到4σ以上,才有机会达到产品的商品化。现有技术已有的转移技术主要有静电吸附、范德华力、激光烧灼、流体装配等,但以上转移技术要么良率不高,要么成本较大,这成为制约微发光二极管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
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缺陷,急需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为提供一种既能控制成本,又能保证良率的显示面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背板,所述背板的一侧表面设有多个接收位置,所述背板的膜层中对应每个所述接收位置下方形成有电磁线圈;
发光元件,所述发光元件具有出光面和远离所述出光面的安装面,所述安装面形成有一层磁性材料层;
所述接收位置的电磁线圈通电后将所述发光元件吸附安装于所述接收位置。
特别的,所述接收位置下方的所述膜层包括多个金属层以及相邻所述金属层之间的绝缘层,所述绝缘层上设有过孔,所述金属层经图案化并通过所述过孔连接形成所述电磁线圈。
特别的,所述金属层包括遮光层、栅极层和金属线层。
特别的,所述发光元件包括第一发光元件、第二发光元件和第三发光元件,所述接收位置包括安装所述第一发光元件的第一接收位置,安装所述第二发光元件的第二接收位置和安装所述第三发光元件的第三接收位置,多个所述第一接收位置的电磁线圈形成第一电路、多个所述第二接收位置的电磁线圈形成第二电路,多个所述第三接收位置的电磁线圈形成第三电路,所述第一电路、所述第二电路和所述第三电路相互独立。
特别的,所述磁性材料层通过嵌入或黏附的方式形成于所述安装面。
特别的,每个所述发光元件的磁性材料层包括一个或多个磁性区域。
特别的,每个所述发光元件的磁性材料层包括两个极性相反的磁性区域。
特别的,每个所述接收位置设有两个电磁线圈,所述电磁线圈垂直设置于所述背板中,两个所述电磁线圈的螺旋方向相反或通电方向相反。
特别的,所述接收位置的所述电磁线圈平行设置于所述背板中,所述电磁线圈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两个极性相反的磁性区域重合。
特别的,所述发光元件为微发光二极管。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控制电磁线圈的电源通断可以实现对发光元件吸附安装,能够高效率地完成发光元件的巨量转移,降低制造成本同时提高产品良率。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61238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