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植物微束辐照实验准直器以及自动换样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610313.0 | 申请日: | 2020-12-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1639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5 |
| 发明(设计)人: | 金文杰;李文建;周利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G01N17/00 | 分类号: | G01N1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李晓红 |
| 地址: | 730013 甘***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植物 辐照 实验 准直器 以及 自动 换样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植物微束辐照实验准直器以及自动换样装置,包括圆柱形主体、准直孔和弹性体;所述圆柱形主体包括沿高度方向一体成型的实体部、中空部和敞口部;所述实体部的截面面积与束斑截面面积相适配,若干所述准直孔均匀布置在所述实体部上,所述准直孔贯通实体部与所述中空部连通;所述弹性体设置在所述中空部内,所述弹性体上设置若干卡槽,若干所述卡槽与若干所述准直孔一一正对。本发明的准直孔能够将现有辐照设备射出的圆斑状束流均分为若干微束流,实现植物更为精确的局部辐照实验,便于有针对性的研究种子各部位或者植株各部位在整个植物体生长发育过程中各自所起到的作用,同时也方便研究辐照材料各位置的诱变机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准直器,特别涉及一种植物微束辐照实验准直器以及自动换样装置。
背景技术
重离子束辐射作为一种新兴诱变技术,具有诱变谱广,诱变能力强的特点,与传统诱变技术(如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等)相比适应性更广,所以新型的诱变技术对筛选突变株显得越来越重要。重离子束相较于传统诱变技术,具有以下几方面特征:①高LET射线产生致密电离作用,导致细胞核发生DNA的团簇损伤,从而DNA双链断裂(Double-strandBreak,DSB),这种损伤不容易修复,因此具有较高的相对生物学效应(RelativeBiological Effectiveness,简称RBE);②重离子束在穿过介质时能将大量能量沉积在其径迹上,具有高的传能线密度(Linear Energy Transfer,LET)值;③在离子行进的末端会产生一个尖锐的能量损失Bragg峰,此时LET值在很长一段路程上相对较小,到最后骤然增大,使得生物体受到严重影响的部位是局部的,而其它部位影响较小;对于单个生物体系来讲,生理损伤较轻,损伤部位集中,有利于获得更多突变体,提高突变率;④因为重离子辐射诱导产生的DSB较多,所以损伤后修复效应小,可产生大量的突变且突变体稳定快。
在现有的植物重离子辐照育种实验中,辐照设备从辐照端口处输出的束流为圆斑状,其所能达到的辐照区域通常是直径3.5cm均匀光斑内的全部材料,虽可以将束斑进行适度调整,但可调整的程度具有局限性,始终只能进行部分区域的照射,而无法进行更为精确的局部、甚至点位置辐照研究,例如只针对种子的胚乳、胚,或者植物枝条的嫩芽等部位进行局部辐照实验。故此,在现有辐照实验条件下,亟需开发一种可帮助植物材料进行局部照射实验的实验设备。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其中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将区域束斑转变为微束状束斑的植物微束辐照实验准直器,进而实现对植物局部进行辐照实验,本发明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包含该准直器的自动换样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植物微束辐照实验准直器,包括圆柱形主体、准直孔和弹性体;所述圆柱形主体包括沿高度方向一体成型的实体部、中空部和敞口部;所述实体部的截面面积与束斑截面面积相适配,若干所述准直孔均匀布置在所述实体部上,所述准直孔贯通实体部与所述中空部连通;所述弹性体设置在所述中空部内,所述弹性体上设置若干卡槽,若干所述卡槽与若干所述准直孔一一正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圆柱形主体设计为直径3.5cm、高为4cm的铝制圆柱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体采用牛筋橡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准直孔的直径为0.2c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实体部的厚度为1.5cm。
另外地,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自动换样装置,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植物微束辐照实验准直器和若干制样托盘,每一所述制样托盘上均匀开设若干圆形容置凹槽,所述圆形容置凹槽的截面面积与束斑截面面积相适配,每一圆形容置凹槽内放置一植物微束辐照实验准直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制样托盘上均匀开设24个圆形容置凹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圆形容置凹槽的直径为3.5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61031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网络IP对讲机和系统
- 下一篇:一种单片式晶片清洁工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