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矿热炉用电极的电极测深系统和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608990.9 | 申请日: | 2020-12-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8888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1 |
| 发明(设计)人: | 郑元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超测智能系统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7D11/10 | 分类号: | F27D11/10;F27D19/00;F27D2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乾诚五洲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42 | 代理人: | 付晓青;杨岩峰 |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矿热炉 用电 电极 测深 系统 方法 | ||
1.一种矿热炉用电极的电极测深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测深系统包括保护管(101)、传感杆(102)、换能器(103)和运算控制装置;其中,
传感杆(102)安放在保护管(101)内,保护管(101)与传感杆(102)一起预埋贯通于矿热炉用电极(201)内,且保护管(101)和传感杆(102)能够随矿热炉用电极(201)同步消耗,保护管(101)内通有惰性气体、氮气、二氧化碳或其混合气体;
换能器(103)位于传感杆(102)的上端面和/或侧面,用于发射和/或接收超声导波,所述超声导波在传感杆(102)端面反射并沿传感杆(102)传输;
所述运算控制装置与换能器(103)电连接和信号连接,用于通过换能器(103)获取超声导波沿传感杆(102)传输的接收时间t与速度v,根据所述超声导波的接收时间t与超声导波的速度ν计算传感杆总长度H,并且将所述传感杆总长度H减去所述矿热炉用电极在矿热炉外的长度h来确定所述矿热炉用电极在矿热炉内的深度D。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测深系统,其特征在于,矿热炉用电极(201)包括自焙电极、石墨电极和碳素电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测深系统,其特征在于,换能器(103)为电磁超声换能器和/或磁致伸缩换能器和/或压电换能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测深系统,其特征在于,保护管(101)的熔点在2000℃以上,保护管(101)的材质为金属材料、石墨和/或陶瓷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金属材料选自钨、钼、铼、铱、镧的单体和/或混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陶瓷材料为氧化铝、氧化锆、氧化镁、碳化硅、硅化钼、碳化钼、碳化钛的单体或其混合物、氧化锆或氧化铝气凝胶和/或气凝胶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测深系统,其特征在于,传感杆(102)的熔点在2000℃以上,传感杆(102)的材质为金属材料、石墨和/或陶瓷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金属材料选自钨、钼、铼、铱、镧的单体和/或混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陶瓷材料选自氧化铝、氧化锆、氧化镁、碳化硅、硅化钼的单体和/或混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极测深系统,其特征在于,传感杆(102)的熔点在2200℃以上,传感杆(102)的材质为石墨、氧化铝、氧化锆、氧化镁、钨、钼的单体和/或混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测深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杆(102)上每隔ΔL距离设置一个凹槽或突出物,用于反射所述超声导波;最接近所述传感杆(102)下端面的凹槽或突出物为第n个凹槽或突出物,其距离所述传感杆(102)下端面的距离为S,SΔL;所述超声导波沿所述传感杆(102)传输,每个所述凹槽均生成反射波;
所述传感杆总长度H为:
(1)所述传感杆顶端到最下端凹槽或突出物的距离为:n×ΔL;
(2)所述传感杆第n个凹槽或突出物距离所述传感杆下断面距离
所述传感杆总长度
其中,为超声导波下端平均速度;ts为传感杆下端面反射波的接收时间;tn为第n个凹槽或突出物反射波的接收时间;
(3)所述矿热炉用电极在矿热炉内的深度D=H-h;
矿热炉用电极(201)的下端部距离炉底的距离为:d=L-D;
其中,H为所述传感杆总长度;h为所述矿热炉用电极在矿热炉外的长度,经测量得到;L为矿热炉总深度;S、H、ΔL、h、D、d、L单位均为米(m);ts、tn单位均为秒(s);单位为米/秒(m/s)。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超测智能系统有限公司,未经北京超测智能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608990.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