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树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608517.0 | 申请日: | 2020-12-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8590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1 |
| 发明(设计)人: | 杨柳;孙琪;樊瑶雯;朱少洪;王亚军;叶佳;王牧;狄春峰;邱国华;江中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8L25/12 | 分类号: | C08L25/12;C08L51/04;C08K3/08;C08K7/00;C08K3/34 |
| 代理公司: | 上海音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1267 | 代理人: | 孙静 |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浦东新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树脂 组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树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树脂组合物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如下组分: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60%‑70%;丙烯腈‑苯乙烯‑丙烯酸酯接枝共聚物20%‑30%;色粉1%‑2%;加工助剂5%‑8.5%。选择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丙烯腈‑苯乙烯‑丙烯酸酯接枝共聚物可以使得树脂组合物注塑成型的材料具有高光泽度,选择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丙烯腈‑苯乙烯‑丙烯酸酯接枝共聚物的上述含量可以使得树脂组合物注塑成型具有高耐候性和高抗冲击性,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的色粉的组分含量配比使得注塑成型的材料具有高彩度;本发明树脂组合物注塑成型的材料可以兼顾高光泽度、高彩度、高耐候性和高抗冲击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树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当前在汽车外饰件上,如果想要实现零件丰富的颜色效果,通常通过喷漆或者电镀实现,涂装成本高,产品合格率低,而且油漆及电镀工艺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回收利用率低。
为顺应节能降本,低碳环保的时代趋势,汽车饰件上开始尝试带色注塑工艺。采用带色注塑工艺可实现合格率的提升,对环境友好,具有成本优势。但是如果用在汽车外饰件上,还需满足汽车外饰件的一系列严苛的性能试验,比如耐候性能、耐热性能及抗冲击性能等。
目前市面上已有一些满足带色注塑工艺的树脂组合物,可具备一定的外饰零件性能要求,比如选用PMMA(中文名称: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和PC(中文名称:聚碳酸酯)可以实现高光泽度,但是PMMA无法兼顾高抗冲击性、PC耐候性能差。
例如,中国专利CN105038095A公布了一种添加高流动性PMMA树脂5-40%及特殊颜料5.4-29.9%的免喷涂、无流痕ABS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产品由于ABS材料中橡胶相中含有丁二烯双键,耐候性较差,在室外使用表面易变色,耐候差。
丙烯腈-苯乙烯-丙烯酸酯接枝共聚物(ASA)是一种耐候性工程塑料,其与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接枝共聚物(ABS)的结构相似,并保留了ABS作为工程塑料的极佳的机械物理性能。常用的ASA树脂是通过引入包含双键的丙烯酸丁酯橡胶替代丁二烯橡胶,从而使得只有波长小于300nm的光才会对其起到老化的影响,因此耐候性有了本质的提升。
中国专利CN104804354A公开了免喷涂耐候金属质感ASA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复合材料包括ASA树脂98.0~99.5wt%;包覆型铝粉0.2~1wt%;硅烷偶联剂0.1~0.5wt%,助剂0.2~0.5wt%;通过选择ASA为基体树脂、无机金属氧化物包覆型铝粉与硅烷偶联剂并用,得到的免喷涂耐候金属质感ASA复合材料,虽然该复合材料的耐候性提高了,但是该材料的抗冲击性较弱。
综上所述,目前现有的带色注塑树脂基材体系很难同时满足高光泽度高彩度,以及符合汽车外饰零件高耐候、高弯曲模量以及高抗冲击性的要求。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同时兼顾高光泽度、高彩度、高耐候性、高抗冲击性的树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树脂组合物,按重量百分比计,
包括如下组分:
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60%-70%;
丙烯腈-苯乙烯-丙烯酸酯接枝共聚物20%-30%;
色粉1%-2%;
加工助剂5%-8.5%。
其中,所述丙烯腈-苯乙烯-丙烯酸酯接枝共聚物具有核壳结构,内核为丙烯酸酯橡胶,外壳为丙烯腈和苯乙烯的共聚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60851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