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海面目标雷达点迹凝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607576.6 | 申请日: | 2020-12-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4979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3 | 
| 发明(设计)人: | 杨雪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科锐盛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S7/41 | 分类号: | G01S7/41 | 
| 代理公司: | 西安嘉思特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30 | 代理人: | 王海栋 | 
| 地址: | 710065 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高新路86号***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海面 目标 雷达 凝聚 方法 装置 电子设备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面目标雷达点迹凝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包括:获取针对海面区域利用雷达采集得到的回波图像;进行二值化和形态学的预处理得到处理后图像;利用对应的预设掩模检测处理后图像中各个海面目标的轮廓像素点得到轮廓跟踪后图像;针对轮廓跟踪后图像中的每个海面目标,对该海面目标的轮廓像素点构成范围内的像素点进行区域生长得到区域像素点;针对每个海面目标,对区域像素点进行点迹凝聚,得到该海面目标的点迹凝聚结果。本发明利用满足互邻条件及互连条件的大小为(2m+1)×(2n+1)的预设掩模,可解决传统轮廓跟踪算法不能提取像素点非连通目标轮廓的缺陷,且利用区域生长获得目标所有像素点后进行点迹凝聚,可提高点迹凝聚的精确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雷达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海面目标雷达点迹凝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为了对海面目标进行检测,通常使用雷达向海面目标发射电磁波照射,通过对接收到的包含有目标信息的回波数据进行一系列的处理,最终可以得到目标的相关参数,包括距离、径向速度等等。随着检测精度的提高,回波数据中检测到的目标不再是仅由一个或少数几个点组成的点目标,而是由多个原始点迹数据组成,同时目标发生分裂和扩展的情况也越来越多。在目标跟踪过程中,为了保证航迹文件信息的准确性与可靠性,高精度的点迹凝聚算法至关重要。
点迹凝聚是雷达目标检测中判断某一点迹块是否为目标并且估计出此点迹块的质心作为目标位置的过程。雷达点迹凝聚是雷达数据处理技术领域中的重要部分,是数据处理的重点内容之一。
传统的点迹凝聚算法通过8链码进行轮廓跟踪提取目标轮廓,从而检测出雷达回波图像中的目标,再对目标进行点迹凝聚。但是,上述传统算法只适用于像素点连通的目标,如果组成目标的像素点是非连通的,传统算法会对该目标提取出两个或多个轮廓,将一个目标检测成多个目标,造成目标误判。并且,仅利用提取的轮廓点确定目标的点迹凝聚位置,忽略了目标整体区域的像素值,因此,导致点迹凝聚的精确度并不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海面目标雷达点迹凝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海面目标雷达点迹凝聚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针对海面区域利用雷达采集得到的回波图像;所述回波图像包括至少一个海面目标;
对所述回波图像进行二值化和形态学的预处理,得到处理后图像;
利用所述处理后图像对应的预设掩模,检测所述处理后图像中各个海面目标的轮廓像素点,得到轮廓跟踪后图像;其中,所述预设掩模的大小为(2m+1)×(2n+1),m和n为正整数;在所述预设掩模的区域内,第一像素点和第二像素点满足互邻条件,且所述第二像素点与至少一个第三像素点满足互连条件,所述第一像素点和所述第三像素点为任意像素点,所述第二像素点为当前轮廓像素点;
针对所述轮廓跟踪后图像中的每个海面目标,对该海面目标的轮廓像素点构成范围内的像素点进行区域生长,得到包含所述轮廓像素点在内的多个像素点作为该海面目标的区域像素点;
针对每个海面目标,对该海面目标的所述区域像素点进行点迹凝聚,得到该海面目标的点迹凝聚结果。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对所述回波图像进行二值化和形态学的预处理,得到处理后图像,包括:
利用恒虚警技术对所述回波图像进行处理,获得二值图像;其中,所述二值图像中背景部分的像素值为0,目标部分的像素值为1;
对所述二值图像利用预设大小的矩形结构元素依次进行膨胀操作和腐蚀操作,得到处理后图像。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科锐盛创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西安科锐盛创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60757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