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桃树废弃物的降解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606968.0 | 申请日: | 2020-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8520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1 |
发明(设计)人: | 高程达;梁军;芮朝利;温超勋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农学院;北京中水华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5F17/20 | 分类号: | C05F17/20;C05F11/00;C05G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08 | 代理人: | 秦力军 |
地址: | 102206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桃树 废弃物 降解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桃树废弃物的降解方法,包括:将桃枝粉碎成桃枝碎末;向桃枝碎末中加入水、碳源和复合降解菌剂进行发酵;其中,复合降解菌剂包括由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菌液、酵母菌(saccharomyces)菌液、沼泽红假单胞菌(Photosynthetic Bacteria)菌液、固氮菌(Azotobacter sp.)菌液和木霉菌(Trichoderma spp.)复合降解菌液以及吸附剂。本发明的桃枝降解方法,具有快速降解桃枝的作用,经试验证明,其在80‑90天,可将桃枝中的木质素含量由25.1%左右降至12.7以下%,纤维素含量由12%左右降至7%以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桃树废弃物的降解方法。
背景技术
木质素广泛存在于几乎所有的植物类生物质材料中,是植物细胞壁的重要组成部分。木质素在自然界中的含量仅次于纤维素,其为结构复杂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是由苯丙烷单元通过醚键和碳碳键对接而成的聚酚类三维网状高分子化合物,研究证实其共有三种基本结构单元,即愈创木基结构、紫丁香基结构和对羟苯基结构。木质素在全世界每年产量越有600万亿吨。其是造纸工业和木材水解工业的副产品,也是农作物废弃枝干叶中难降解的物质。制浆造纸工业每年要从植物中分离大约1.4亿吨的纤维素,同时得到5000万吨左右的木质素产品。
而全球每年农作物废弃枝干的产量约为20亿吨以上,我国占5亿吨。以作为著名的产桃基地的平谷为例,其平均每年生产淘汰的废弃桃枝就有约15万吨以上。由于木质素的分子量大、结构复杂,桃枝的木质化程度又高,因此其自然降解速率极为缓慢,给地区环境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从很早之前,国内外学者便开始了对木质素降解技术的研究,涉及的物理法、化学、物理化学法,要么降解速率不高,要么容易造成环境污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木质素的不易处理、降解速率低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桃树废弃物的降解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桃枝粉碎成桃枝碎末;向桃枝碎末中加入水、碳源和复合降解菌剂进行发酵,发酵的环境温度为15-38℃,发酵时间为80-90天。
其中,复合降解菌剂包括由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酵母菌(saccharomyces)、沼泽红假单胞菌(Photosynthetic Bacteria)、固氮菌(Azotobactersp.)和木霉菌(Trichoderma spp.)和吸附剂构成的复合降解菌剂,其中复合降解菌液中,枯草芽孢杆菌菌液的菌株含量为3.60×109个/克以上,酵母菌菌液的菌株含量为3.6×109个/克以上,沼泽红假单胞菌菌液的菌株含量为2.40×109个/克以上,固氮菌菌液的菌株含量为1.8×109个/克以上,木霉菌菌液的菌株含量为3.60×109个/克以上,复合降解菌剂中的总菌数4.5×109/g。。
其中,所述复合降解菌液与所述吸附剂的质量为1:2,桃枝碎末:水:尿素:复合降解菌剂=4-5:3-5:0.015:0.005-0.01。
其中,发酵方式为自然通风堆肥发酵。
从上料当天开始,同时记录环境温度和堆体温度,每日清晨测量温度,当堆体温度达到60℃以上时,开始第一次翻堆,此后,每日早、中、晚各测量一次堆体温度和水分,堆体温度超过60℃则翻堆一次,堆体含水率低于50%,则补充物料水分到含水率60%。
其中,桃枝碎末的尺寸为05-2.5cm,所述碳源为尿素,所述吸附剂为草炭或者蛭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农学院;北京中水华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农学院;北京中水华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60696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