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位置识别方法和耳机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011606044.0 | 申请日: | 2020-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9779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8 |
发明(设计)人: | 黎椿键;朱梦尧;恽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1/10 | 分类号: | H04R1/10;H04R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思诚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44 | 代理人: | 李晓霞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位置 识别 方法 耳机 设备 | ||
本申请提供一种位置识别方法和耳机设备,该方法中,发送第一指令,第一指令用于使得第一发声单元发送第一发送信号,获取第一接收信号,第一接收信息是第一麦克风针对于第一发送信号接收到的信号,确定幅度信息,幅度信息与第一接收信号的指定频率信息对应,根据幅度信息与预设阈值之间的大小关系,确定第一耳机的佩戴位置,从而自动识别两个耳机佩戴在左耳还是右耳,无需用户进行左右耳机的辨别,提升用户体验。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智能终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位置识别方法和耳机设备。
背景技术
为了使得用户获得更好的收听体验,很多耳机设备,例如立体声耳机和物理多通道耳机,其左耳机和右耳机中分别配置有不同的声道。用户在佩戴耳机时需要区分左右耳,将左耳机佩戴至左耳,右耳机佩戴至右耳。左右耳机不能相互调换交叉使用,否则将直接影响声源的逼真度和视听效果。
为了避免用户在使用时将左耳机和右耳机带反,一般从外观上对左右耳机进行区分。例如图1所示的头戴式耳机设备,左耳机与右耳机呈镜像对称结构,左右耳机的外形形态根据人体耳朵的形状进行仿形设计,并且,在左右耳机上分别增加L、R标识。基于图1所示结构,当用户把左右耳机戴反时,因耳机外形结构与人耳不完全匹配,会使得用户产生佩戴不适感,从而使得用户意识到耳机佩戴错误。
然而,外观上的不同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用户将耳机戴反,但是需要用户对左右耳机进行辨别,造成用户的使用不便;尤其在黑暗环境下或者情况急迫的场景下,用户仍然存在耳机戴反的可能,用户戴反后需要重新取下耳机,重新佩戴,影响用户体验。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位置识别方法和耳机设备,自动识别两个耳机佩戴在左耳还是右耳,无需用户进行左右耳机的辨别,从而提升用户体验。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位置识别方法,应用于耳机设备,耳机设备包括第一耳机,第一耳机上设置有第一发声单元和第一麦克风;其特征在于,方法包括:发送第一指令,第一指令用于使得第一发声单元发送第一发送信号;获取第一接收信号,第一接收信号是第一麦克风针对于第一发送信号接收到的信号;确定幅度信息,幅度信息与第一接收信号的指定频率信息对应;根据幅度信息与预设阈值之间的大小关系,确定第一耳机的佩戴位置。上述佩戴位置可以是:用户的左耳,或者,用户的右耳。该方法中,发送第一指令以使得第一发声单元发送第一发送信号,根据第一麦克风接收到信号的幅度信息来确定第一耳机的佩戴位置是用户的左耳或者右耳,从而自动识别两个耳机佩戴在左耳还是右耳,无需用户进行左右耳机的辨别,提升用户体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指定频率信息包括:指定频点;幅度信息包括:指定频点的幅度值;根据幅度信息与预设阈值之间的大小关系,确定第一耳机的佩戴位置,包括:如果幅度值大于预设第一阈值,确定第一耳机的佩戴位置是左耳;如果幅度值小于预设第一阈值,确定第一耳机的佩戴位置是右耳;或者,如果幅度值大于预设第二阈值,确定第一耳机的佩戴位置是右耳;如果幅度值小于预设第二阈值,确定第一耳机的佩戴位置是左耳。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指定频率信息包括:指定频段;幅度信息包括:指定频段的幅度均值;确定第一接收信号的指定频率信息对应的幅度信息,包括:获取第一接收信号在指定频段中N个指定频点的幅度值;N是大于1的自然数;计算获取到的N个幅度值的平均值,得到指定频段的幅度均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根据幅度信息与预设阈值之间的大小关系,确定第一耳机的佩戴位置,包括:如果幅度均值大于预设第三阈值,确定第一耳机的佩戴位置是左耳;如果幅度均值小于预设第三阈值,确定第一耳机的佩戴位置是右耳;或者,如果幅度均值大于预设第四阈值,确定第一耳机的佩戴位置是右耳;如果幅度均值小于预设第四阈值,确定第一耳机的佩戴位置是左耳。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发送信号是脉冲信号、最大长度序列或者扫频序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60604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